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3. 001

李从东,钟鸣莉,刘倩,等. 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工业工程创新问题研究[J] .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3):1-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7207207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9A1515010045)

广州市创新领军团队项目(编号:201909010006)

 

 

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工业工程创新问题研究*

李从东1,2,钟鸣莉1,刘倩1,屈挺2,黄国全2

(1.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广州510632;

2.暨南大学物联网与物流工程研究院, 广东珠海519070)

 

摘要: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通过对中国产业发展大迭代、世界进入大变局带来重要技术契机以及工业工程自身发展的系统集成要求等的分析,提示中国工业工程创新正处在重大的革命性关口。针对中国工业工程创新所面对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工业工程创新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出发,探究中国工业工程创新方向,提出中国工业工程创新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完成构建技术集成理论与方法、市场集成理论与方法和产业集成理论与方法的战略任务;通过建立以全产业、全过程、全要素综合集成为特征的工业工程创新方法论框架,提炼并规划工业工程创新技术路线图,为迎接中国工业工程发展历史转折点的到来进行必要的思想准备并提供研究参考。

关键词:工业工程;创新;特征;任务;系统集成;方法论;路线图

中图分类号:F4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9492 ( 2021 ) 03-0001-10

 

引言

曾先后助推美国、日本等成为全球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助推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成为“亚洲四小龙”的工业工程,早已被全世界公认为是提升生产力最有效的管理技术体系之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学习、推广工业工程,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1]。必须看到,上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发挥重要作用的工业工程并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范畴,其一直在因应着技术、市场和产业发展的快速迭代而不断推陈出新。那么,工业工程创新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是什么?其创新对外在环境的要求是什么?

迄今为止,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中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当前所处的时空坐标,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应用工业工程的情境,也不同于中国自身在改革开放前30年的技术情境、市场情境和产业情境。处于新发展阶段的中国,要支持和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无论是工业工程的理论界,还是对工业工程应用十分期盼和渴望的企业界,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工业工程理论与方法体系?怎样得到这样一个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业工程理论与方法体系?

本文试图沿着工业工程发展的历史轴线,再次回味先贤们在工业工程从无到有、从一个能级跃升到另一个更高能级时的闪光思想和他们在那些被后人们称为标杆企业的地方所进行的伟大实践,梳理工业工程创新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探究新发展阶段工业工程创新的历史机遇和战略需求,从而确立工业工程创新的目标和任务——中国工业工程创新要在传承工业工程核心内核的基础上,完成构建技术集成理论与方法、市场集成理论与方法和产业集成理论与方法的战略任务。与这一历史任务相匹配,在系统哲学和新系统观、新生产观、新能源观、新效益观、新集成观指导下,规划以全产业、全过程、全要素综合集成为特征的工业工程创新方法论框架和创新路线图。

结束语

工业工程因时而变、与时俱进。时代虽然不同了,工业工程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使命从未改变。但也必须认识到,在新发展格局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业工程创新并非孤立的创新,在理论与实践、管理与技术、技术与技术等方面,必须进行交互,通过交叉融合,协同创新,以形成不同理论维度和应用情境下都能够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的工业工程理论方法体系。

当前,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G、区块链等新技术复合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对工业工程赋能、使能、增能,将精益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等加以有效集成,如何有效地与各种应用场景的专业工程技术实现有机结合,仍有许多困扰。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产业大发展大迭代的需求是中国工业工程创新的源泉。工业工程领域的从业者应兼顾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兼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兼顾IE专业化和IE普及化,合纵连横,善于组织、协调企业内外的制造技术专家、制造质量专家、数字化专家、网络化专家、智能化专家等进行企业生产力提升和供应链生产力提升的体系作战和合成作战。

工业工程创新,宏大而艰辛,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王振民--高效埋弧焊工艺及设备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齐二石--我国制造业精益管理战略分析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