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01
丁力行,钟天明. 基于体系标准构建的新风空调性能要求及关键部件热力特性研究[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5.
摘要:当前新风空调系统已在我国大量公共建筑中获得大规模应用,相应技术标准的构建应运而生,然而新风空调标准体系缺乏归纳构建,基于新风空调系列标准的新风空调关键性能要求仍需规范,而高效换热器作为影响新风空调能耗的关键部件之一,需持续探索。因此归纳构建了新风空调设施的标准体系,通过调研和数据采集研究了新风空调设备性能要求,采用经典管内传热关联式以及管内压降关联式对新型高效蒸发流型全域构建蒸发器(EFGE)的热力性能进行理论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获得了新风空调设施的标准体系的基本构建以及基于标准体系的新风空调设备关键性能和评价指标要求;在截面质量流量250~750 kg·m-2·s-1范围下,EFGE的管内传热系数较普通平行流蒸发器(PFE)提高18.1% ~ 32.2%,在低截面质量流量下,EFGE的管内总压降较PFE低,随着截面质量流量增大,EFGE的管内总压降逐渐超越PFE。此外,通过理论模型与实验结果比较,EFGE理论传热系数和压降的最大偏差分别为14.7%和16.4%。
关键词:新风空调;标准体系;高效蒸发流型全域构建蒸发器;传热系数;压降
结束语:本文研究了新风空调标准体系的构建和新风空调设备性能要求,并实验探究了新风空调系统重要部件,新型蒸发器的换热性能以及阻力特性,获得以下结论。(1)新风空调新技术不断涌现,现有新风空调标准需要在实践中阶段性完善,而且,当前新风空调标准体系与国家“碳中和”战略尚未衔接,因此,未来应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下对标准体系进行修订和补充。(2)新风空调标准体系中在公共建筑、特定领域的防疫、消杀规范仍存在较多空白,而且在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后疫情时代,新风空调在分级防疫、分级消杀的标准编制应有所作为。(3)新型高效蒸发流型全域构建蒸发器(EFGE)的管内传热系数较PFE提高约25%,在蒸发器全流程构建高效蒸发流型可有效提升蒸发器的传热性能。 (4)在低截面质量流量下,EFGE 的管内总压降较PFE低,随着截面质量流量增大,EFGE的管内总压降逐渐超越 PFE;在高截面质量流量下,工质干度越高,EFGE的压降劣势越明显。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02
姜文鑫,梁航,杨海波,等. 多向锻造对8418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 (05):006-009.
摘要:高品质模具钢的研发对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市面上国产8418 钢材料存在退火组织均匀性和等向性 差以及模具的热疲劳寿命短等关键技术难题,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冲击试验机研究不同变形量在多向锻造中对8418 钢材 料的退火态组织和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量越大,退火态低倍组织带状偏析改善越明显,小变形量带状偏析为2 级,大 变形量为1级,C、Cr、Mo和V主要元素的黑白不同区域的元素比值分别由1.33、1.14、1.11、2.57降为1.10、1.02、1.04、1.27。 高倍组织球状珠光体根据NADCA#207 - 2003标准,分别为AS7和AS2等级。变形量越大,材料的力学性能越高,大锻比横向冲击 与纵向冲击分别为285. 3 J和308.6J,较小变形横向冲击提高31%左右,纵向冲击提高23%左右,回火过程中大变形的硬度较小 变形普遍高0.4HRC以上。组织的改善和力学性能的提高对材料在服役过程的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8418模具钢;多向锻造;锻造比;金相组织;冲击韧性
结束语:本文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冲击试验机研究 不同变形量在多向锻造中对8418钢材料的退火态组织和 冲击性能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1)多向锻造可以明显改善低倍带状偏析和球状组 织,在一定范围内锻比越大,偏析改善越明显,按照北 美压铸协会标准评级可达到SA1-SA2。球状珠光体也得 到明显改善,锻比为4.6、6时,评级分别为AS7和 AS2级。C、CR、MO和V主要元素的黑白不同区域的 元素比值分别由1.33、1.14、1.11、2.57降为1.10、1.02、1.04、1.27。(2)多向锻造变形量对碳化物的分布和形态有影 响,锻比为6较锻比为4.5的碳化物分布更均匀,形态 更加规则且粒径更加细小。 (3)多向锻造对材料的等向性有明显改善,在一定 范围内,锻比越大,材料的横向、纵向冲击韧性值越高, 冲击韧性与材料的微观组织有关系,大锻比横向冲击与 纵向冲击较小锻比分别提高31%和23%左右。(4)多向锻造比对材料的最终淬火、回火的硬度有影 响,大锻比的硬度较小锻比的硬度高0.4HRC~1.5HRC。 但是两者的抗回火性几乎无差别。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03
董骏捷,唐建,周然之,等. 基于循环生成式对抗网络的一维时变信号自适应去噪研究[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 (05):010-012.
摘要:针对传统去噪方法自适应差、对低信噪比时变信号去噪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生成式对抗网络Cycle GAN的 信号去噪方法。将广泛用于二维图像数据风格迁移的Cycle GAN改进为适用于时序信号的一维Cycle GAN,通过含噪信号和无噪信号 两个数据集的循环对抗训练,得到信号从含噪空间到无噪空间的端到端最佳映射,从而获得具备自适应降噪功能的去噪模型。经过 6组添加了不同信噪比的高斯白噪声的含噪信号集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低信噪比的含噪时变信号具有优越的去噪能 力,在信噪比和均方误差这两项指标的评价上都显著优于传统方法。
关键词:去噪;时变信号;循环生成式对抗网络;映射;自适应
结束语:本文以寻找信号从含噪域到无噪域的最优映射的思 想为指导,构建了一维Cycle GAN去噪网络,对一维时变 信号自适应去噪方法开展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 法得到的去噪生成器,面对低信号比的时变信号具有比 传统方法更优越的自适应去噪能力,并且具备良好的泛 化性能。但对于生成器与判别器究竟如何学习到含噪信 号与无噪信号的特征及其相互映射,尚不明确其数学原 理。Cycle GAN去噪的内部黑箱机理,值得下一步重点研究。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04
刘龙飞,夏如艇,俞高红,等. 车辆悬架液压减振器的温度控制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21,50 (05):013-017.
摘要:为提高车辆悬架液压减振器的性能,对减振器的内部阀系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设计了3种不同厚度的复原阀片以及直径分 别为1.8mm和3mm的圆形活塞孔、直径为1.8mm的环形活塞孔的复原阀结构,对减振器的阻尼特性和温升进行试验研究。结果 表明,2个1.8mm的圆形孔活塞的通孔面积分别为5.09mm2 ,阻尼复原力为6901N,温升上升17% ;3个1.8 mm环形孔活塞的 通孔面积为42.39 mm2 ,阻尼复原力为4 022 N,温升下降14% ;6 个3 mm的圆形孔活塞的通孔面积为36.46mm2 ,阻尼复原力 为4355N,温升下降1% 。为此,综合阻尼特性和温升,在设计减振器活塞孔结构时以3 个1.8mm环形孔结构的活塞比较合理, 此时的减振器性能为优。
关键词:减振器;示功循环;温升;阀系结构;台架试验
结束语:本文针对示功试验数据进行了减振器阻尼特性分析, 并结合减振器升温循环试验对减振器阀系结构设计前后 进行比较,总结如下。 (1)活塞高速运动时,4个1.8mm圆形孔活塞减 振器阻尼力由复原阀片和活塞孔产生,3 个环形孔活塞 减振器的阻尼力由复原阀片产生,活塞孔不起阻尼作用。 3个环形孔活塞减振器的示功循环升温变慢,吸收同样 路面的振动,比4个1.8mm孔活塞减振器达到平衡温 度的时间延迟,平衡温度峰值降低,从而有效保护橡胶 元件油封以及油液性能,使得减振器寿命提高。 (2)活塞高速运动时,2个1.8mm活塞减振器的 阻尼力基本上由活塞孔来产生,阻尼力跳幅较大。当复 原阀片开至最大时,活塞孔面积越大阻尼不一定越小,环形孔活塞比圆形孔活塞的流通性强。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05
张伦,吕小红,高博. 斜齿轮系统动力学行为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21,50 (05):018-021.
摘要:针对斜齿轮系统,建立包含齿侧间隙、轴承间隙和啮合阻尼比等在内的齿轮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齿 轮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利用四阶龙格库塔法进行数值求解,得到齿轮系统在不同啮合阻尼比、输入载荷下 系统的分岔图、相图以及Poincaré映射图,最后结合实际,对磨损状态的齿轮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啮合阻尼比和载荷的增大 均对系统有优化作用,而磨损会导致系统恶化。
关键词:齿轮系统;啮合阻尼比;周期运动;轮齿磨损
结束语:本文针对斜齿轮系统,建立包含齿侧间隙、轴承间 隙和啮合阻尼比等在内的齿轮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通过对斜齿轮系统动力学行为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在斜齿轮系统中,啮合阻尼比的改变会使得系 统的周期运动形式多样化。当啮合阻尼比较大时,系统 的混沌啮合运动区间比较集中,分岔形式比较单一。随 着啮合阻尼比的减小,系统会出现阵发性混沌区域,并 且混沌区域的无量纲相对位移幅值更大。说明此时系统 的冲击猛烈、稳定性弱。 (2)输入载荷的改变也会对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输入载荷很小时,系统处于中频运转时基本 上全是混沌啮合运动,此时对齿轮系统以及整个机械设 备都有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伴随着输入载荷的增加,混 沌区域会有明显的缩小,并且在中频运转向低频过渡时 混沌运动被周期运动取代,稳定周期运动所占比值增加。 输入载荷越大,系统的周期运动形式越单调,越趋于 稳定。(3)在轻微磨损状态下,系统的运行状态变化不 大,只是对低中频区间有着微小的负面影响。而在剧烈 磨损的条件下,整个系统在中频区域皆处于混沌运动状 态,说明此时齿轮系统已经出现严重的隐患,有必要考虑对齿轮进行处理,例如更换润滑油或者直接更换齿轮, 以免发生事故。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06
杨彦波. 面向应用场景的废弃物回收装置模块划分方法[J].机电工程技术,2021,50 (05):022-024
摘要:可回收物的回收再利用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废弃物回收装置是可回收物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机械装 置,具有市场需求迫切、客户需求差异较大、产品结构通用性强等典型的大规模定制特点。以模块化设计思想为指导,针对大规模 定制环境下应用场景需求的不确定性问题,构建应用场景及其需求表,实现应用场景需求信息的识别和处理;针对应用场景及常见 废弃物分类构建废弃物回收装置机械结构组成文件,完成对废弃物回收装置组成结构的统计及通用化;针对应用场景对废弃物回收 装置的功能需求,基于需求准则和功能准则定制功能模块系列。该研究为废弃物回收装置模块划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关键词:废弃物回收装置;应用场景;模块化;快速设计
结束语:使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充分考虑不同应用场景下废 弃物回收装置的实际需求,能够有效解决废弃物回收装置多品种、小批次等实际设计需求。在面向应用场景进 行模块划分的基础上,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自由调整和搭配废弃物回收装置的组成模块, 快速得到具有新效果和功能的产品,满足更多的个性化需求。作为模块化设计的基础,模块划分的结果直接影响到模块化设计的效果。本文从应用场景出发,综合考虑可回收物的类别和功能需求,对废弃物回收装置的模 块进行划分,为废弃物回收装置的模块化设计奠定基础。有利于废弃物回收装置的快速设计,提高相关企业的市 场响应能力,增强相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07
王典. 基于LSTM参数动态更新的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 (05):025-028.
摘要:针对滚动轴承退化数据的复杂性和相关性,以及传统的寿命预测方法不能充分利用在线数据和非全寿命生命周期数据,从而 导致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代价最小化的参数动态更新的LSTM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离散小波变换对滚动轴承振 动数据进行去噪,并提取时频域特征完成LSTM的训练与测试,利用在线监测数据滚动更新LSTM参数以提高预测精度。通过滚动 轴承寿命试验证明,该模型可以准确预测滚动轴承剩余寿命,并且通过与BP神经网络和极限学习机的预测效果对比,验证了参数 实时更新的LSTM模型在剩余寿命预测中的适用性。
关键词: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LSTM;参数动态更
结束语:针对传统LSTM模型无法有效利用非全生命周期的 数据建立优秀的RUL预测模型,以及无法合理利用在线数据的问题,提出以误差最小化为目标的参数动态更新方法,以解决小样本数据的在线建模以及模型修正问题。 以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轴承实验室数据为例,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用于滚动轴承寿命预测中,在工程应用方面具有较高的实际价值。基于目前的工作,后续可以展开进一步研究,比如从LSTM模型参数入手,寻求更有效的参数优化方法。此外,未来也可以将非数值型的数据,比如图片数据进行数据融合,使得抽取出来的特征更加 全面,更准确地建立预测模型。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08
王鑫慧,康鹏桂,周克媛,等. 基于差压式流量计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流量仿真研究[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 (05):029-031.
摘要:研究基于差压式流量计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流量仿真问题,应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对空气经过孔板前后的压力 和速度进行仿真研究。仿真初始条件为空气密度1.29kg / m3 ,入口速度100L/ min,温度22 ℃ ,大气压101. 325 kPa,在上述工况 下得到了空气经过流量计的压力分布云图、速度流线图以及在10~90L/ min流速区间内的差压数值。气体从锥形孔板经过时压力减 小,流经流量计下端部时流量增大,从而产生了孔板前后的压差,孔板入口流速60L/ min时,压差很小,会影响采样泵的线性控 制。该研究对于应用流体仿真软件对大气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流量差压式孔板流量计特性的研究提供了方向,不同流速差压的研究 对孔板流量计结构的改进和优化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采样器;流量计;差压;孔板
结束语:本文根据差压式孔板流量计的计量原理,应用FLUENT软件对空气流过孔板进行流场分析,得到了空 气经过流量计的压力分布云图、速度流线图以及在10~ 90L/min流速区间内的差压数值,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初始条件分析和计算雷诺数Re可知,差 压式流量计管道内的气体流动归属于湍流,仿真中选择 湍流模型进行计算;(2)气体从锥形孔板经过时压力减小,流经流量计 下端部时流量增大,从而产生了孔板前后的压差,孔板入口流速60L/min时,压差很小,会影响采样泵的线性 控制,在锥形孔处由于锥角做圆角处理,空气流过孔板椎孔处压力和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大;(3)分析差压式流量计内部的空气速度和压力分布,为后期孔板流量计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09
张宁波,程良鸿,刘杰,等. 一种新型插秧机机架的有限元优化分析[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 (05):032-034.
摘要:插秧机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振动,其机架的振动会直接影响秧苗落入田地的正确位置,这将影响插秧效率和秧苗成活 率。为此,针对设计的新型插秧机模型,利用有限元ANSYS WROKBENCH模块对插秧机的机架进行模态分析。通过模态分析得出插秧 机机架的前10阶固有频率和振型,提出了增加杆件壁厚和增加结构刚度的两种方法来优化机架模型,从而避开共振。
关键词:机架;ANSYS WROKBENCH;振动;优化分
结束语:本文主要通过对机架进行模态分析,求解机架的固 有特性。为提高机架抗振强度及机架使用寿命,降低机 架振幅,提出了两种优化方案,分别为: (1)增加1、2、9号杆的厚度,通过分析结果可知, 增加9号杆的厚度对提高机架固有频率值最为明显,可 有效避开共振频率; (2)通过增加机架刚度值对机架进行优化分析,通 过分析结果可知,随着刚度值的增加,机架的固有频率随着增加,这将有效避开机架激振频率。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10
曹智梅. 三点圆法参数自适应插补算法[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035-039.
摘要:以三点定圆替代传统的二点定线,以圆弧插补替代直线插补,以参数中间点替代极值点,简化插补误差的计算,通过控制最 大插补误差来修正插补参数,实现参数的自适应。解决了三点圆法插补过程中圆弧顺逆判断、插补误差的计算。编写算法流程框 图,并以椭圆曲线为例进行程序的编制和验证。通过分析可知,该算法能减少插补节点,提高插补质量和插补效率,具有较好的应 用性、通用性和推广性。
关键词:三点圆法;参数自适应;插补误差;参数中间
结束语:本文在研究圆弧插补的基础上,提出三点圆法参数自适应插补算法,主要研究工作有:(1)已知圆弧上的三点,计算出圆弧圆心的坐标和圆弧半径,并分析出三点共线的情形;(2)利用向量的叉积来判断圆弧的顺逆,并推导出 判别公式,该判别方法简单,通用性强;(3)分析三点圆法插补的误差计算原理,以参数中 间点替代极值点来计算插补误差,简化计算过程,在插补 过程中,合理选择参数增量的大小,可以提高插补效率;(4)提出三点圆法参数自适应插补算法,给出了算法的插补原理和算法流程图,该算法能应用于抛物线、 双曲线、正弦曲线、椭圆等多种非圆曲线,通用性强, 与文献的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算法优势;(5)以椭圆曲线的加工为例,给出了三点圆法参数自适应插补算法的完整程序,并在仿真软件和机床上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11
谢黧. 易拉罐印刷机用滚筒的逆向建模研究[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 (05):040-044
摘要:为了缩短易拉罐印刷机用滚筒的再设计周期,降低企业设计成本,现针对易拉罐印刷机用滚筒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笔便携式三 坐标测量机接触式数据采集和三维建模软件UG的逆向建模方法。详细介绍了滚筒的数据采集、逆向建模、精度分析等过程,以滚 筒三维CAD模型作为标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不确定度来源分析和评定,并使用Geomagic Quality软件对滚筒进行精度分析,结果 发现逆向完成的滚筒重构模型和检测出来的数据在允许范围内,验证了滚筒逆向建模方法的可行性,为类似大尺寸产品的逆向建模 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易拉罐印刷机用滚筒;数据采集;逆向建模;不确定度;偏差分析
结束语:本文通过使用光笔便携式三坐标测量机对易拉罐印 刷机用滚筒进行数据采集,三维软件UG进行逆向建模,Geomagic Quality软件进行精度分析,运用不确定进行分析和评定,得到三维CAD滚筒模型精度分析结果。从数据和评判结果上来看都满足要求,验证了滚筒大尺寸产 品使用光笔便携式三坐标测量机和逆向建模的可行性,实现了缩短设计周期、简化设计过程和提高设计精度的目的。这种数据采集、逆向建模、精度分析的方法,为大尺寸产品的重构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12
权洁. 散料输送系统转运站料流的仿真分析[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45-47.
摘要:针对散状物料转运站部件受冲击力大、磨损严重等问题,运用EDEM软件对转运站内物料流动状态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转载溜槽出口处的物料速度,同时对转运站输送带上的物料质量进行监测。通过对不同转载角度、不同结构形式的转载溜槽时物料的运行状态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当转载角度不同时,需要选用相应结构形式的转载溜槽才能保证物料转运的平稳性,减小物料对转运站部件的冲击和磨损,为转运站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散料;转运站;料流;仿真分析
结束语:本文以某物料输送系统转运站为研究对象,对其工作过程进行分析,运用三维建模软件对不同转载角度和不同结构形式转运溜槽的转运站进行建模,并导入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对转运站内部物料流动状态进行模拟仿真,得出如下结论。(1)运用离散元仿真软件可以实现物料转运过程的可视化,得出物料在转运站内的运行状态数据,可用于优化转运站的结构。(2)仿真过程的物料输送量监测结果跟实际运行参数基本一致,验证了仿真实验的准确性。(3)物料流出转运溜槽的速度和物料的对中性跟转载角和转运溜槽的结构形式有关。运用离散元仿真软件对转运站内物料流动状态进行仿真能够预测物料颗粒的运行状态,为散状物料输送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13
王敖.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无功补偿方案研究[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48-52.
摘要:为了解决城市轨道交通中普遍存在的容性无功功率过剩威胁供电系统性能安全稳定的问题,提出并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中牵引供电系统的无功功率补偿方案,研究了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的供电系统,并分段计算出此工程4处供电分区的容性无功补偿容量,提出无功补偿方案。结合实例分析提出了列车再生制动回馈方案,通过研究再生能量吸收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发展现状设计了适合城市轨道交通的能量吸收方案,并结合工程实践分析和总结了中压能馈型与电容储能型两种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的共同作用对于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影响。
关键词:无功补偿;再生能量吸收;中压能馈型再生吸收装置;SVG 列车再生制动回馈
结束语: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了在主变电所35 kV母线设置并联电抗器、SVC、 SVG以及利用中压能馈型再生能吸收装置等无功补偿方案,根据地铁负荷的特性以及需要对变电所内的电压幅值及相位进行实时精确检测,实现牵引变电所的电源进线电流与电网电压间相位同步,所以中压能馈式再生能装置可以用来实现分布式无功补偿。通过分析对比各种再生能量吸收技术并结合发展现状,本工程采用全线牵引变电所内配备的中压能馈型(PWM四象限变流器) 的再生能装置,可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产生的再生电能进行吸收,并利用其多余的容量对系统进行无功补偿,同时在其中一座牵引变电所设置超级电容式再生能利用装置,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能源、降低成本,为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稳定性与高效性提供了新思路。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14
王玮鹭. 航天器柔性线缆力学特性分析方法综述[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53-56.
摘要:线缆是航天器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产品之一,在发射过程中引起的线缆振动等工况会影响线缆可靠性,造成航天器失控,因此对航天器中的线缆做动力学分析是极其必要的。对线缆动力学分析中的技术及线缆动力学建模和模型求解两个步骤进行了方法综述,对现在分析中常用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对航天器线缆的动力学分析方向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线缆;物理建模;求解方法;力学特性
结束语:随着航天器中线缆引起的稳定性、破坏性问题越来越多,线缆动力学研究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并开展了多种方法的研究。总体上说,线缆动力学建模和求解方法已经趋于成熟,并不断有所创新,分析的工况也不断地接近真实场景,帮助设计师们在排布线缆时规避危险。在今后的工作中,研究的重点可能会出现在以下几个方向:(1)研究一种高效的线缆路径规划算法,根据线缆在各种工况下受到的约束和空间影响,得到最优化方案,避免线缆对航天器运行造成恶劣影响;(2)线缆的材料属性比较复杂,在空间环境中会受到热、压力、辐射等影响,目前建模方法中无法考虑这一约束。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15
袁磊,李康,蔡欢,等. 一种基于热管的制动盘散热优化的数值仿真研究[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57-59.
摘要:提出了改善制动盘散热的优化结构,包括优化散热筋以及在制动盘内布置热管,并且对原型和改进型制动盘散热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包括稳态工况下原型制动盘和两种改进型制动盘的温度分布,以及320 km/h初始速度制动工况下制动盘最高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制动盘散热筋的形状及布置、增加热管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制动盘的最高温度,从而提高制动盘的可靠性;与现有原型制动盘相比,改进型轴装制动盘的最高温度可以降低75 ℃;改进型轮装制动盘的最高温度可以降低79 ℃;在320 km/h初始速度制动工况下,改进型热管制动盘的最高温度比原型制动盘降低了150 ℃左右。
关键词:制动盘散热;散热筋结构优化;热管;数值模拟
结束语:为改善高速列车制动盘的散热效果,本文提出了两种改进型制动盘。改进型1制动盘在原型制动盘的基础上修改了散热筋的结构,改善了制动盘的通风散热效果;改进型2制动盘不仅改进了散热筋的结构,同时在制动盘内部布置了热管,改善通风散热效果的同时,也改善了制动盘的温度均匀性。并且使用数值仿真方法对稳态工况时制动盘的温度分布和320 km/h制动工况下制动盘最高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仿真。通过数值仿真,得到如下结论。(1)通过改进制动盘内部的散热筋结构,可以改善制动盘的散热效果,降低制动盘的最高温度。 (2)通过在制动盘内部布置热管,可以改善制动盘的温度均匀性,减少制动盘的温差,降低制动盘的最高温度。(3)在走行风111 m/s条件下,通过改进制动盘的散热筋,与原型制动盘相比,改进型1制动盘的最高温度可以降低32 ℃。 (4)在走行风111 ms条件下,通过改进型制动盘的散热筋,同时在制动盘内布置热管,与原型制动盘相比,改进型2制动盘的最高温度下降75 ℃。(5)在初始速度320 km/h时的瞬态制动工况下,不同时刻,两种改进型制动盘的最高温度均比原型制动盘低;与原型制动盘相比,改进型1制动盘的最高温度下降约80 ℃,改进型2制动盘的最高温度下降约130 ℃。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16
俞华,孙恪成,邓欣,等. 渤海水下油气生产控制系统适应性分析[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60-63.
摘要:介绍了水下生产系统目前常用的几种控制类型,通过对比深水与浅水水下控制系统结构、控制距离、分配单元、控制对象、响应时间的差异性,分析各自类型和特点,并结合渤海海域的环境特点,对控制系统结构部分进行优化设计,提出适用于渤海浅水区域的水下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能够在满足油气井安全性的前提下,降低开发成本,保障生产效率,为适用于渤海浅水区域油气田航道区、敏感区开发的国产化水下生产系统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下控制系统;差异化;电液复合控制;国产化;渤海浅水区域;水下生产系统;低成本开发;水下油气开发
结束语:目前,水下生产控制系统已经成为水下井口开发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具备水下生产系统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供货商均已全面掌握了水下控制系统的配套技术。本文研究了全液压控制系统、电液控制系统及全电控系统的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从控制系统结构、控制距离、分配单元、控制对象、响应时间等 5 个方面,分析了深水与浅水水下控制系统的差异性。综合渤海海域的气候和海况条件,在满足标准和安全生产的要求下,提出了适用于渤海浅水区域油气田航道区、敏感区开发的水下生产系统设计方案,为适用于渤海海域的水下生产控制系统国产化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及其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17
梁伟强,张雄. 广汽机电耦合系统策略研究与性能分析[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64-67.
摘要:混合动力机电耦合系统是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部件,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决定性的作用。介绍了广汽自主开发的G-MC机电耦合系统结构原理,分析其各个驱动模式下的动力学模型,综合考虑各驱动模式的系统效率,并制定了模式切换策略。为验证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了动力性、经济性仿真和G-MC传动效率试验验证,并与同期车型进行性能对比分析,证明了系统的先进性。
关键词:混合动力;机电耦合系统;新能源汽车;控制策略
结束语:广汽开发的 G-MC 耦合系统实现多个动力源的耦合,具有多种驱动模式以应对多变的行驶工况。通过合理的制定模式换分边界、模式切换控制策略和功率分配策略,实现系统的高效性;搭建整机效率实验台架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最后,选取基准车辆对比分析经济型与动力性,实测结果表明搭载 G-MC 的 GA3S-PHEV 在性能方面有20%左右得分提升,效果明显。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18
林守金. MLT高速高精外圆磨床及基于ARM的磨床数控系统研究[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68-71.
摘要:根据市场需求,设计了MLT高速高精外圆磨床以及数控外圆磨系统,包括基于ARM的外圆磨床三轴数控系统、砂轮修整装置和多传感器监测系统等,满足轴类、凸缘等零件的加工,精度较普通外圆磨床明显提高。配合不同形状的砂轮可实现蜗杆、螺纹等任意连续变化的复杂曲面的精磨加工,使MLT磨床适用范围更广。设计的多传感器监测模块可预判系统的故障,保证了MLT磨床运行稳定和可靠。目前,MLT高速高精外圆磨床以及MLT外圆磨床数控系统已推向市场,获得用户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外圆磨床;数控系统;ARM;高速高精;多传感器监测
结束语:(1)本文设计的MLT高速高精外圆磨床主要由机床本体、砂轮修整装置、MLT数控系统和多传感器监测系统等组成。数控系统可控制实现X轴、Z轴和C轴三轴联动,满足轴类、凸缘等零件的加工。(2)配合本文设计专用砂轮修整装置可实现砂轮多种形状的修整,提升了砂轮修整的效率,增加了修整精度,与三轴联动数控插补配合,可实现蜗杆、螺纹、曲轴等任意连续变化的复杂曲面的精磨加工,增加了磨床整机的适用性。(3) MLT数控系统采用闭环控制,增加了进给稳定性,最小控制分辨率已经可达0.000 1 mm;分度轴可达0.000 1 ° ,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0.1 μm级控制,提升数控机床的控制精度。批量加工直径为 ? 30 mm×800 mm工件,加工圆度小于 2 μm,加工圆柱度小于 2 μm,表面粗糙度为Ra 0.6,较普通外圆磨床加工精度明显提高。(4)设计的多传感器监测模块可预判系统可能发生的故障,确保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机床运行稳定和可靠。(5)MLT高速高精外圆磨床、MLT外圆磨床数控系统已经以外圆磨床改造和单独数控系统配套形式推向市场,获得用户的一致好评。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19
邱朝明,曲大鹏,范晋衡,等.基于电动汽车聚合商参与需求响应业务的配网能量优化控制[J].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72-75.
摘要: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特殊的可移动储能装置,对电网公司而言是一种优质的需求响应资源。为充分利用该类资源,以电网公司为主体,提出一种基于电动汽车聚合商参与需求响应业务的配网能量优化控制方法。该方法在电网公司下发需求响应事件时,电动汽车负荷聚合商根据电网公司需求响应事件要求及区域内电动汽车充电站需求响应能力,以配网网损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得到各充电站分配方案。并以南方地区某一10 kV线路为例,通过多充电方案对比,验证了此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需求响应;充电负荷聚合商;电动汽车;蒙特卡洛模拟
结束语:本文首先概述电动汽车负荷聚合商和分析配网有功功率网损机理,接着建立了网商桩能量优化模型,并阐述了求解流程。最后结合南方地区某变电站其中一条10 kV线路进行算例仿真。结果表明,不同电动汽车充电站功率分配方案结果对比下,采用本方案相较于其他方案下的配网网损平均降低约14.57%,能量优化效果显著。该模型计算速度快,求解流程简单,能适应区域配网内多电动汽车充电站参与需求响应业务等场景,对电网公司调度及需求响应中心有一定参考价值。下一阶段可在基于电动汽车聚合商参与需求响应业务的配网能量优化控制的基础上考虑电动汽车负荷聚合商的经济利益,建立双层优化模型,通过协同控制达到电网侧和电动汽车负荷聚合商互利共赢的目标。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20
潘海宁,王保卫. 钢丝绳弯曲疲劳与磨损试验研究[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76-78.
摘要:利用钢丝绳弯曲疲劳试验机,依据GB/T12347-2008《钢丝绳弯曲疲劳试验方法》进行了钢丝绳弯曲疲劳试验。阐述了试验的全部过程,主要包括试验目的、试验方法、试验轮导向轮直径、试验参数、试验结果等。试验完成后,对整体磨损、直径等值减少量、表面断丝、拆股断丝、试验前后破断拉力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关键词:钢丝绳;弯曲疲劳;试验
结束语:试验钢丝绳进行了19 534次平面单向弯曲疲劳试验后,试验前后试验钢丝绳所能承受的拉力没有明显损失,但表面可见断丝为20根,拆开外层股、内层股后,外层股、内层股及绳芯的表面断丝达到了108根,通过试验验证了钢丝绳整绳表面可见断丝仅仅是钢丝绳全部断丝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断丝都隐藏在钢丝绳的内部。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21
黄裕春,雷才嘉,方兵华,等. 计及需求响应的含DG配电网协调优化调度策略[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79-83.
摘要:针对多元新技术元素大量接入配电网带来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问题,提出一种计及需求响应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协调优化调度策略。根据需求响应资源的差异性分析其平抑风电波动的特性,在利用虚拟负荷制定的分时电价峰平谷时段基础上建立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日前调度考虑向上级电网购电费用、DG发电运维费用、需求响应中断电的补偿费用、断电惩罚项以及弃风光惩罚项,以系统的总运行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日内协调优化考虑配电网的运行条件以配电网整体负载率指标最小为优化目标。对南方地区某10 kV配电网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配电网的总运行成本和整体负载率。
关键词:需求响应;分布式电源;协调优化;配电网
结束语:(1)本文提出的根据虚拟负荷制定分时电价峰平谷时段,充分考虑其他负荷特性的影响,可以保证日前调度阶段的准确预判。(2)通过更为精准的日内预测进行协调优化,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需求响应资源的响应特性,另一方面有效避免弃风现象的出现,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3)在一流配电网的规划建设中,计及需求响应的含 DG 配电网协调优化调度策略,对于固化网格化配网规划管理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22
文承毅,王海生,乔欢,等. 考虑负荷释放过程的配电网网架结构经济性计算模型[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84-86
摘要:当前配电网网架建设多以规划期末年负荷水平进行规划,忽略了负荷发展的动态过程,容易造成配电网超水平建设,导致设备利用率低、投资时效不足等问题。针对此问题,定义了负荷释放概念,提出了一种考虑负荷释放过程的配电网网架结构经济性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负荷释放过程中配电网动态的运行网络损耗和停电损失,从规划期整体出发,对配电网网架结构经济性进行定量评估。运用实际地区线路进行算例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评估不同网架发展过程中,配电网建设的经济性。
关键词:配电网;负荷释放;经济性
结束语:本文基于配电网结构概述,定义了负荷释放概念,构建了考虑负荷释放过程的配电网网架结构经济性计算模型,给出了经济性计算流程。运用实南方电网实际网架数据,进行了本文模型的效果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模型可以有效地评估各种网架结构的配电网建设经济性,可为配电网网架结构优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23
丁佳钰,谢子亮.广州配网不停电作业技术发展综述[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87-90.
摘要:在城市建设进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带来停电问题,而配网不停电作业技术是保障供电可靠性、减少用户停电时间的关键。针对此问题,综述了配网不停电作业的相关研究现状,介绍了近年来广州地区所开展的不停电作业水平,并分析了配网不停电作业中的发电车作业技术、旁路作业系统、网架优化规划、作业管控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不停电作业;技术发展
结束语:随着供电企业将工作重心从带电作业转移到不停电作业,社会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由于配网存在大量早期网架规划的遗留问题,中低压网架结构难以实现负荷转供电,通过网架优化规划技术能够提高可转供电率;此外,通过发电车作业技术、旁路作业系统以及不停电作业管控技术,可有效提升配网供电可靠性以及不停电作业水平。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24
薛红香,张霞,王诚,等.一台循环流化床在用电站锅炉能效测试分析 [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91-93.
摘要:在分析我国能源状况的基础上,按照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标准的要求,采用反平衡法对一台循环流化床在用电站锅炉进行运行工况的能效测试,提出了在用电站锅炉能效测试的任务和目的,研究了锅炉能效测试的测试项目、测点位置布置和所用仪器设备,建立锅炉热效率数学模型并计算了该台锅炉的各项热损失和热效率,分析了影响该台电站锅炉热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该台电站锅炉热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排烟热损失和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关键词:电站锅炉;能效测试;热效率;热损失
结束语:此次该台 TG-130/5.29-M4 锅炉测试热效率 93.19%
达到了TSG G0002-2010 《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 第1号修改单规定的目标值,该台在用电站锅炉的排烟热损失,也就是锅炉的排烟所带走的热量,是其各项热损失中占比量比较大的一项热损失。排烟温度越高,锅炉热损失就越大。有资料研究锅炉热效率受排烟温度的直接影响,排烟温度和锅炉效率成负相关,一般温度每升高 10~15 ℃,效率下降 1%,所以适当增加锅炉尾部烟道受热面,降低排烟温度,有利于提高锅炉热效率。该台锅炉除了排烟热损失以外,最大的热损失是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因此,促进燃料的充分燃烧是提高其锅炉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 通过该台电站锅炉测试结果来看,对该台电站锅炉热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排烟热损失和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两方面。散热损失、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灰渣显热损失及其他因素导致的热损失量相对来说不是很大。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25
陈颖. 水上乐园中不锈钢产品的防腐工艺研究[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94-96.
摘要:随着游乐设施行业的快速发展,水上乐园越来越普及。水上乐园中大量使用不锈钢产品,这些产品会因水中清洁药剂而产生严重腐蚀,特别是水上乐园的水质为海水时,此问题尤为突出。水上乐园中不锈钢产品的防腐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从应用角度研究出一种解决此问题的工艺。通过此工艺的应用,使不锈钢产品在水上乐园中的防腐性能提高3倍以上。
关键词:不锈钢产品;水上乐园;防腐工艺
结束语:本文主要介绍了水上乐园中不锈钢产品的腐蚀现状,分析了腐蚀产生的原因,对不锈钢产品在水上乐园中的腐蚀与防护做了较深入的分析及试验,提出了具体并可实际执行的防腐新工艺;此法通过实践检验,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对不锈钢产品在水上乐园中防腐工艺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指导不锈钢产品的生产,避免质量问题及事故的发生。能大幅减少不锈钢产品在水上乐园中的维护费用,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26
郝章峰.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余热锅炉过热器运行参数分析[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97-100.
摘要:以某典型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次高温次高压余热锅炉(6.4MPa/485 ℃)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了该项目从2019年8月份到2020年4月份期间余热锅炉设备的运行数据。分析了余热锅炉过热器入口烟气温度随运行时间和锅炉负荷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热负荷的前提下,随着余热锅炉运行时间增加,锅炉的高温过热器和中温过热器入口烟温逐步提高;在70%~110%不同负荷运行条件下,过热器入口烟温随负荷增加上升;锅炉设计的一、二级减温喷水量随运行时间增加也呈现递增的趋势,与锅炉热面超温的现象关联性明显。
关键词:余热锅炉;运行时间;烟气温度;蒸汽温度,喷水减温;垃圾焚烧
结束语:(1)根据模型的计算结果,在焚烧炉运行初期,过热器入口烟气温度便超过605 ℃的设计值;运行数据也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达到600 ℃。过热器前端蒸发受热面设计可能偏小,不能满足在实际运行工况下长期保证过热器换热面处于合理的设计烟温区间的性能要求。因此,在类似的炉型设计中,需要考虑布置充分的前端受热面。 (2)在运行半年后,过热器前入口烟气温度增加了近40 ℃,运行工况的稳定性较差。尽管该锅炉在二、三烟道内设置了蒸汽吹灰器,但实际运行后因吹灰器材质问题,吹灰器卡涩,无法正常运行,导致积灰无有效清除手段,换热效果差,后端烟气超温。因此,在锅炉设计中,需注意选择辐射受热面的清灰措施,以提高运行工况的稳定性。(3)模型反算烟气温度与运行数据存在较大偏差,且模型计算烟温大于现场数据。高过入口烟温差值在90~115 ℃之间,中过入口烟温差值在57~96 ℃之间。偏差来源为热电偶的温度测量数值存在误差、模型计算数据对汽水测点的依赖。因此,运行项目需考虑烟气的偏流特性和测点布置的合理性,布置双层温度测点的同时考虑合理的伸入锅炉深度来保证实测数据的可靠精确。除此之外,在运行一定周期后,应对仪表进行维护或清灰,以校正温度测点。(4)模型计算表明,减温喷水量大于现场运行数据值。90%的负荷时,实际喷水总量已达仪表最大量程,实际喷水量可能比现场数据多喷至少1 t/h以上。因此,针对运行项目,应对实际的减温水量做过热器烟温的关联性分析,并作为锅炉安全稳定运行的评价指标之一,而不应该把减温水作为垃圾焚烧余热锅炉的主要调节手段。减温水超量基本意味着过热器超过设计温度区间,有高温腐蚀风险加大的趋势,当减温水超设计负荷过大时,应当对锅炉进行清灰维护,延长锅炉设备的使用寿命。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27
向东,饶从军,欧阳泉,等. 一种基于改进R-CNN的细粒度船舶目标识别方法研究[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01-104.
摘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遥感卫星图像中海域船舶目标识别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卫星图像中复杂情况对船舶识别带来的干扰,以及小目标船舶高漏检率问题,基于改进R-CNN提出一种细粒度深度学习模型,引入负样本增强学习策略,构建了一种海上船舶识别与分类的深度学习网络。结合试验,与现有成熟的目标识别算法相比,此算法的精确度和召回率都有提高,并且模型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关键词:人工智能;细粒度;深度学习;目标检测
结束语:本文通过分析细粒度目标识别的研究热点,基于R-CNN模型引入负样本增强学习策略,加大网络提取小目标、复杂背景目标船舶的特征,构建了一种海上船舶识别与分类的深度学习网络,提升了船舶目标识别率。构建的网络采用交替式训练方式,成功实现了端到端的网络训练及识别模式。最后还通过实验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鲁棒性和适应性。但是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1)虽然采用交替式训练策略去构造一体化识别网络,但是却带来了网络复杂度的提高和网络体积的增大,如何将网络轻量化处理将会是一个研究重点;(2)本文实验中标注的船舶类型仅限于货船、邮轮、游艇、渔船4类,下一步将扩大船舶细粒度识别类型。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28
陈玉明,童超,任兵,等. 无人艇群协同作业功能测试与评估系统设计[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05-108.
摘要:针对无人艇群协同作业能力的评价缺少有效测评方法问题,设计了一种无人艇群协同作业测评系统。采用信息优势度量法作为测评方法,根据无人艇群协同作业的特点,提出包含5个不同评价指标、将无人艇群协同作业能力水平评价转变为可以细分度量的数据值。采用MatlabGUI可视化面板构建可与用户交互的测评系统面板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测评系统能够对测试数据给出符合预期的处理结果,对无人艇群协同作业能力提升具有指导价值。
关键词:无人艇;协同功能;测评系统
结束语:本文设计了一种无人艇群协同作业测评系统并进行了测试。具体为采用信息优势度量法作为测评方法,根据无人艇群协同作业的特点设计无人艇群协同作业能力水平的评价指标。采用 MatlabGUI 可视化面板构建可与用户交互的测评系统面板,并通过测试数据验证系统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测评系统能够给出符合预期的处理结果。本次设计的测评系统初步满足对无人艇群协同作业功能的测试与评估要求。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29
郑瑞旭,张炎生.基于STM32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09-111.
摘要:随着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道路拥堵现象越发频繁,而传统交通信号灯却不能根据车流量实时地自动控制交通信号灯时间的长短。为此,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辅助交通通行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能够根据车流量和道路拥堵情况实时控制交通信号灯,即时调整红绿灯时间,从而使得车辆能更快速地通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使道路交叉口车辆通行更加省时顺畅。设计使用STM32作为核心控制板,通过外加超声波传感器,驱动模块等工具,实时检测车流量和控制交通信号灯,并根据反馈回来的数据进行自适应处理,通过获取到的数据与历史数据相比较,得出适合当前交通情况的红绿灯时间。与传统的交通灯相比,车辆通行
显著更顺畅,能有效增加通行效率,减少路口处交通拥堵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智能交通灯;车流量控制;自适应处理;STM32
结束语: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超声波模块监测单元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实现实时车流量的检测估算,并通过驱动模块实现了对车流量的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已有的交通规则,在各类传感器的作用下完成对车流量的采集工作,并按照不同的实际道路情况智能控制车辆通行时间。与传统的交通灯相比,能够减少交通堵塞现象。系统使用了OLED显示器来实时显示车流量状态,可以通过人工控制按钮来保证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道路通行顺畅,具有更好的交互性和人性化,可以减少后期的交通压力。由于算法只考虑了常见的十字交叉路口,对于双叉、多路叉口的情况不具备有效的控制能力,后期可以通过增加传感器或者更改对应的程序进行解决。创新点在于虽然本文只是对单一交叉路口进行控制方案的设计,但开辟了一种思路,对于更多路况和更加庞大的交通系统实现智能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30
黄原有,阳韬,张杨志. 基于人脸识别的车辆安全系统[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12-114.
摘要:研究运用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对司机的人脸识别,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系统事先采集车辆司机的照片,进行模型的训练。在应用当中,通过摄像头采集驾驶位的驾驶人员图片,并运用树莓派上传到云服务器端,将采集到的照片导入已训练的模型,进行图片的识别。如若识别图片为司机,则开启汽车电源,否则将发送消息给车主,并发出警报和关闭汽车电池。经过测试,模型的识别率大于80%,因此可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关键词:人脸识别;车辆安全;卷积神经网络
结束语:本文研究基于人脸识别的车辆安全系统,主要是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对驾驶司机进行人脸识别,进而控制汽车的启动电源,以达到控制的汽车启动。除此之外,识别司机的记录信息也将存储在服务器中,以便查询来访车内的驾驶人员。当识别出驾驶位不是司机本人时,则将保持汽车电源的关闭,并发出警报给用户。若识别当前人脸为司机本人,则开启汽车电源,启动汽车。这有效提高了车辆的防盗性和车辆驾驶时的安全性,有效避免非法人员驾驶公共汽车,并对乘客造成伤害。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31
李顺秋,王中长. 智能路沿石打槽放样一体机的设计[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15-117.
摘要:市政基础工程中路沿石的铺设非常普遍,一般是分类后由大型机械将路沿石卸到现场,然后从路面集成挖槽,但现场放样的工作主要还是靠人工搬运安装、自动化程度低、施工缓慢,单人无法独自搬运,且人工安装效率低成本高。针对这一问题,经过实际调查分析,设计了一款智能路沿石打槽放样一体机,此设备集道路路沿石打槽和现场放样为一体,将可靠机械结构设计和智能控制系统相融和,是一种现代化智能道路施工设备。应用这一设备可实现路沿石打槽放样,节省劳动力。通过样机试验,确认了智能路沿石打槽放样一体机的工作效果及可行性。
关键词:路沿石;打槽放样;一体机设计;智能控制
结束语:针对目前路沿石放样工艺存在自动化程度低、人工施工缓慢、效率低、单人无法独自完成作业等问题。顺利实现智能控制、自动打槽、水泥铺摊、路沿石放样的自动化,并通过样机试制实验实现了路沿石放样工艺所需的基本功能,实现了路沿石放样一体机多功能的目的。为同类型路沿石放样设备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参考方案,为路沿石机器多功能化、智能化指出了参考方向。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32
李辰童,翟欢乐. 飞机液压系统单向阀压力损失测试系统的开发[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18-120.
摘要:单向阀是飞机液压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件,准确测得其压力损失对研究液压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开发了一种单向阀压力损失测试系统,介绍了测试系统的设计原理和设计功能,利用离心泵的相似曲线特性完成算法设计,利用快速接头实现不同规格单向阀的快速连接,完成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的开发,具有适用范围广、测试精度高的特点,拥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关键词:压力损失;单向阀;飞机液压系统
结束语:(1)给出了飞机液压系统单向阀压力损失测试系统的设计原理、设计功能,完成了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的开发;(2)利用离心泵的相似曲线特性,给出单向阀输入压力、流量的调节算法,将2变量控制2参数转变为1变量控制 1 参数,再引入PID算法,大大缩短测试周期,提高测试效率;(3)通过快速接头实现不同规格单向阀的连接,适用范围广;利用直管进行系统管路压力损失的测量并予以扣除,使得单向阀的压力损失测试更加精确。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33
孙嘉霖,李艳辉,霍琦,等. 基于FPGA的六维并联机构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21-124.
摘要:针对6个绝对式光栅编码器数据读取与传送问题,为了得到六维并联机构的各支腿所在位置的编码器数据,设计了该数据采集及传送系统。该系统通过2个FPGA芯片状态机设计,实现了从6个单独编码器数据的并行采集读取,6个编码器数据的整合,再到6组编码器数据的接收与校验。通过实验验证,表明设计的数据采集及传送系统能够通过2片FPGA正确的传输数据,数据传输过程稳定可靠,能够提供满足六维并联机构的位姿调整所需要的编码器数据。
关键词:六维并联机构;FPGA;编码器;数据采集
结束语:经过实物实验验证,编码器数据采集端FPGA通过BISS C协议,并经过CRC校验,能够正确地采集6组编码器的当前码值,通过对采集到的编码器数据进行整合,控制端FPGA通过SSI协议与求和校验,能够正确解算出所传输过来的编码器数据。该方案能够很好地解决直接接收的多编码器数据方案中传输线缆过多,占用FPGA端口过多与单独FPGA处理6组编码器数据运算量大的问题。实验证明,该系统工作状态稳定,数据传输正确,能够满足六维并联机构控制所需要的编码器数据采集需求。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34
张景利,张鹏,吴爱枝,等. 森林消防用实时三维定位建图系统[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25-128.
摘要:针对森林消防和应急救援需求,特别是对复杂非结构化灾害现场的快速建模及监测等难题,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和无线信标的森林消防用实时三维定位建图系统。介绍了系统构成、关键模块、算法原理等。实地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对森林环境的实时三维建图,特别是在卫星导航信号拒止/微弱环境中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该系统将会是森林消防中的有力工具,对于应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森林消防;应急救援;定位建图;无线信标;无人机
结束语:针对森林消防和应急救援中对复杂非结构化灾害现场的快速建模问题,研发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和无线信标(GNSS 导航) 的森林消防用实时三维 SLAM 定位建图系统。文中详细介绍了系统组成和算法原理等,并对该系统进行了实地测试。实测表明:该SLAM系统能够实现对森林环境的实时三维建图,特别是在 GNSS 卫星导航信号拒止/微弱环境中仍能达到良好的实时三维建图效果。该系统将会是森林消防中的有力工具,其对于应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还可将背包式建图(或采用地面无人车/机器人搭载) 与无人机建图系统结合起来,实现功能互补。在使用过程中,无人机可精确测高,能看到树顶和树冠,但不能完全看到树干;而地面端的背包式系统在森林中可看到树干,采用 RANSAC 和 ICP 迭代匹配算法,可将无人机与地面端的三维地图及地理信息匹配起来,进一步提高系统表现。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35
程宇,夏侯康,邵奇一,等. 自动排班系统设计及阶段性成效[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29-133
摘要:某机场的数十个业务室的人员排班均是手工排班,难以应对新时代的挑战,急需信息化技术的支持。提出自动排班系统的设计,系统划分为业务层和算法模型层两大部分。业务层主要为算法模型层提供排班基础数据,以及对排班结果的界面展示。算法模型层在获得基础排班数据之后,确定启动的约束、目标表及参数等,构建人员排班的数学模型,然后调用GUROBI求解器进行求解,并将求解成功后的结果输出至业务层。当前自动排班系统主体基本搭建完成,该系统已在机场多个部门上线使用,并在多个业务室上线使用,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国际值机岗任务覆盖率提高5%。该系统具有市场独有性、多线程响应、可配置化设置等优势。
关键词:地面服务;人员排班;运筹优化;自动排班系统
结束语:本次研究通过对机场一线员工的岗位资质和工作量进行估算、设计、优化和调整,在机场一线员工中高效地利用各种人、财、物资源,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建立一个结果正确、响应及时、可人工干预、整体联动,并根据航班信息、员工资质、保障任务、约束条件,并通过混合算法运筹优化排班的机场地面服务人员排班运筹优化算法及系统。(1)实践成效该系统已在机场的航服国际值机室、物流国内出港操作、地勤客舱清洁等业务室使用,在任务的覆盖率、人均有效工时率均有提升,并实现数据采集,有助于实现人力资源排班方面的精细化管理。(2)市场独有性全球民航业的机场地面服务人员排班系统被国外商家垄断,国内只有少数航空公司尝试上线地面服务人员智能化排班系统。在本产品上线之前,国内机场目前并没有真正投入使用地面服务人员智能排班系统,本次研究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具备独有性,拥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3)技术领先性系统架构通过多个微服务,响应不同的请求,可实现多线程处理;模型求解过程可实现约束多级调整,并设计了无解机制,通过生成未分配任务,再通过手工调整的方式,提供系统实用性;可配置化设计,实现参数、约束、目标等按需配置。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36
吴福森. 水下机器人静水压力试验研究[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34-137
摘要:研究水下机器人的静水压力试验方法和测试标准,设计了一套应用于水下机器人静水压力测试试验平台,能够满足静水压力的测试要求。同时对水下机器人的放置结构进行改进,方便机器人的投入和取出。该套测试实验平台采用模式实验舱进行静水压力实验的方法,设置包含照明系统、摄像系统、自动加泄压系统的测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智能化模拟实验舱可以精准有效地对水下机器人静水压力进行实验,对轻型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的应用推广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水下机器人;模拟实验舱;静水压力
结束语: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水下作业机器人应用带来了巨大的需求和应用,特别是近海海域水资源监测以及江河湖泊深水水资源监测,本文研究水下机器人的静水压力试验方法和测试标准,并设计一套静水压力测试试验平台,平台检测功能包括机器人水下作业性能测试、水下通信可靠性测试、机器人水下密封性能测试等。同时建立特种机器人水下性能检测方法。对机器人水下性能的测试表明该平台能够满足静水压力的测试要求,能够为水下机器人的放置结构的改进提供可靠数据。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37
冯智宁. 建筑幕墙智能注胶装备流量检测反馈补偿研究与试验[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38-140.
摘要:针对在建筑幕墙智能注胶装备研发过程中了解到的注胶装备注胶质量稳定性不足的情况,创新提出流量检测反馈补偿系统,以提升注胶质量。利用现有的流量检测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与注胶机的性能特点,将注胶机、管路设计、流量检测传感器相结合,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与实际操作调整,对注胶数字化控制、反馈补偿试验、开关流量检测补偿自动注胶的对比等进行工艺研究与试验,研发出能实际应用并明显提升注胶质量的数字化流量检测反馈系统,且能提高效率10%以上,降低材料成本10%~15%。
关键词:建筑幕墙;注胶;流量检测;反馈补偿;调节速度;节省材料;提升注胶质量
结束语:总结上面流量检测反馈补偿的研究和试验,流量反馈补偿等功能结合参数化控制,能精确计算注胶用量,验证了流量补偿对注胶质量、节省用胶有明显提高。通 过开启和关闭关流量检测补偿功能,对自动注胶生产的前后对比,得出结论:流量反馈补偿技术能提升效率10%以上、节约用胶10%以上,提高打胶质量和解决产品安全性等问题。能够使设备进一步升级和完善,让客户后期对设备配置提供更多的选择。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38
詹城伟,王洪峥,钟佳丽,等. 长大距离下的洗车机无人值守技术改造[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41-143.
摘要:广州地铁二十一号线各场段配置的洗车机洗车作业仍采用有人值守的方式,人员工时利用率低。针对广州地铁二十一号线各场段的实际情况,对长大距离下洗车机无人值守功能改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通过光纤通讯进行远程监控的方案,对二十一号线各场段配置的洗车机进行安装改造,实现无人值守洗车,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关键词:洗车机;无人值守;长距离
结束语:针对二十一号线各场段洗车机与DCC控制室距离远的问题,基于光纤通讯,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远程传输视频和控制信号的改造方案,其中主要通过开关量光纤中继器实现控制信号光电转换,进行远程传输。结合开关量光纤中继器输入、输出的特点,对洗车机原控制电路进行改造。该改造方案打破了以往改造距离的限制,改造成本低,只需对洗车机进行局部改造,为本身不具备无人值守功能及接口的洗车机进行改造提供了参考。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39
鲁刚,张晓峰,袁乙专,等. 组合式变压器远程通讯组网实例分析[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44-147.
摘要:在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的组合式变压器智能化过程中,远程通信技术的选用是较重要的环节。根据实际工程应用案例,结合现场具体需求,介绍如何运用包括物联网技术在内的通信技术,规划和快速搭建一个适用于组合式变压器运行场景的复杂网络架构,并对网络进行高效地管理与维护。在进行网络规划时,对网络架构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通信协议、技术特点、适用场景进行深入分析。该项目实施时需要用到多种协议终端设备、多种协议网络桥接设备和计算机,进行相关测试和数据统计。该项目网络架构最终成功搭建于一个适用于华中某山区风电场的组合式变压器内部,进行数据采集。其中,网络搭建技术路线选择、搭建速度和维护管理方式等较传统网络有诸多不同,设计思路和采用的物联网技术较为新颖。
关键词:组合式变压器; 远程通讯; 组网;Zigbee
结束语:本文基于对风电用箱变设备现场监测、科学研究和远程控制的基本需要,从理论构想到实际网络结构的规划,再到产品安装和组网调试,通过最新的物联网软硬件管理技术的应用,完成复杂电力设备的组网,并投入实际运行,并在投运后取得了预期效果。相关项目具有理论规划充分、网络结构灵活、实用性强、搭建速度快等特点,且采用了先进的P2P云平台通讯管理技术。随着新能源行业内对风电及光伏箱变设备管理要求提升,风电及光伏箱变设备远程通讯和智能化管理的多元化需求会日益增强,本文对箱变设备的远程通讯和智能化管理有着重要参考意义。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40
杨秀涛,周振. 基于多通道SSPC的小型智能配电器设计[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48-151.
摘要:针对某型号装备供电系统配电器产品轻量化、小型化设计需求,提出了以DSP为控制核心进行集中控制与数据采集,以多路MOS功率开关器件进行隔离控制的多通道SSPC固态配电解决方案。重点论述了该配电器主要电路模块、缓开通和缓关断技术、反时限保护技术的实现方式。通过工程应用,该配电器能够通过CAN总线控制方式实现负载通道控制、电流电压监测、开关状态检测,并实现短路保护、过流保护等功能,可满足型号装备对智能配电的需求。
关键词:固体功率控制器;反时限过流保护;配电器
结束语:本文介绍了某型号装备供电系统用智能配电器的设计原理及关键技术,采用了固态配电技术方案,制作原理样机初步实现了系统要求的总线开关控制、负载状态监测、负载过流过压保护等功能。虽然目前固态配电技术在大功率化、集成化与小型化、故障诊断与检测等方面仍有大量研究工作需要开展,但随着半导体技术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固态配电技术将是未来航天器、型号系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必然选择。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41
常宝波,程咏斌,梁钊福,等. 城市轨道交通直流馈线电缆在线监测方案设计与应用[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52-155.
摘要: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中,直流馈线电缆若持续存在电流泄漏,可能会烧坏电缆,甚至发生短路故障。设计了一种测量直流馈线电缆泄漏电流的方案,通过将霍尔元件嵌套在馈线柜的出线电缆,利用霍尔元件采集数据,并通过录波装置借由交换机连接到无线路由器,把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上传到云服务器,通过网页端进行数据的访问及处理分析。该方案已经成功应用于广州地铁一号线坑口车辆段,经过运行及测试,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稳定,具有良好的监测效果。
关键词:轨道交通;馈线电缆;泄漏电流;在线监测
结束语: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霍尔元件的直流馈线电缆泄漏电流在线监测方案,方案中霍尔元件采集数据后传输给录波装置,录波装置连接到交换机后经由无线路由器,把数据实时上传到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存储,最后通过网页端进行数据访问及查看处理结果。该方案实现了地铁接触网各个区间段泄漏电流的实时监测,实时检测各区间段接触网泄漏电流变化情况,对泄漏电流过大的区间段可进行预警,安全可靠,提高了工作效率,可实现监控数据远程查看,减少现场维护人员工作量,降低地铁运营的维护成本。该方案已经成功应用于广州地铁一号线坑口车辆段,经过运行及测试,该系统运行稳定,能够对馈线电流的电流进行实时监测,同时能够对负荷电流进行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对比分析。该方案可以监测到稳定的泄漏电流,但还无法监测到间歇性的泄漏电流,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后续可更为细致地研究单根电缆的不同位置在不同时刻的电流值,探讨泄漏电流存在的区间位置,从而进一步减少检修工作量。当馈线电缆比较长时,该方向的研究将更具意义。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42
江巧逢,王峥,夏峰. 全自动无人驾驶列车受电弓控制电路设计[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56-159.
摘要:为了解决全自动列车无司机进行升降弓控制操作问题,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列车特点,提出了适用于网系统正常、网络系统故障以及总风气压过低时通过辅助压缩机应急升3种不同工况下的气动受电弓全自动控制电路设计,并对受电弓自动控制自检流程进行了详细地论述。该电路从根本上实现了受电弓全自动升降弓控制,而且该控制方案采用冗余的列车网络系统控制代替传统的硬线控制,大大地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为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列车受电弓控制提供设计参考。
关键词:全自动无人驾驶;受电弓;控制电路;自检
结束语:全自动无人驾驶列车是高集成化、高自动化、高密度、大客流的运营需求的车辆,避免了人为操作造成的不利因素,降低了安全风险[1]。本文提出基于网络系统正常时对受电弓自动升弓或降弓控制;网络故障时由信号系统控制自动进入降级运行模式受电弓控制;制动空压机故障情况下使用辅助压缩机应急升弓控制,应用于3种不同工况下的受电弓全自动控制电路,同时该电路替代传统有司机值守开关和按钮操作,节省成本,减少误操作风险,极大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性、可靠性和运营效率。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43
和志伟. 智能综采工作面人员感知定位控制系统研究[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60-162.
摘要:为更好地保障智能采煤工作面巡检人员的人身安全,设计了一种可感知与定位采煤工作面巡检人员的智能化系统。具体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构架,应重点控制的采煤工作面区域,人员定位系统与采煤控制系统的对接。提出了该系统的主要闭锁策略与解锁策略,以及人员定位与系统的匹配策略,通过此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人员安全保障水平,更好地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关键词:综采工作面;智能化;感知定位;控制策略
结束语:为更好地保障智能采煤工作面巡检人员的人身安全,本文设计了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安全闭锁及解锁策略方法,该系统能够精确地定位人员信息,实现如下功能:(1)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电液控制系统主机;(2)实现各个支架的系统控制以及相应的逻辑判断;(3)实现对移动速度进行动态匹配。通过分析不同岗位的巡检人员的情况,系统划分智能化采煤机工作面,同时分析了动作冲突的情况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设计出闭锁策略、主动解锁以及对应被动解锁等系统,同时给出了相应的实现办法,进而能够对人员的动态情况进行处理。当前定位系统存在不足。假如支架处于闭合状态时,支架不能动作,这时工作人员位于支架动作范围,不能有效地解决支架闭锁与支架跟机动作冲突问题。当前解决办法仅仅能够借助规避的形式来实现避让,从而有效处理支架动作与人员区域重叠问题,经过实践可以借助该系统实现支架解锁,借助支架补充动作实现对支架与人员的区域冲突问题,从而有效地保障人员的人身安全。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44
孙广明,张宇. 煤矿安全监测管理系统设计[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63-164.
摘要:针对当前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缺乏足够有效管理监督路径的现状,构建了一种数字煤矿安全监测管理系统,通过现代信息系统方法,快速、及时、准确地获取煤炭企业的安全多方因素,可以为煤矿企业提供安全要素分析、汇总和指导,为整体安全生产活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煤矿安全;安全管理;监控系统
结束语:我国煤炭行业依然属于危险系数比较高的行业之一,要想使煤炭行业生产长治久安,就务必建立健全而高效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认识理念的提升,加强煤矿安全监测管理势在必行。建立煤矿安全监测管理系统,有利于从多环节有效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增强了安全保障能力,有利于增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安全生产能力。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45
张永锐,张忠林,王飞皓,等. 基于慧鱼模型方法的老旧小区立体车库创新设计[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65-170.
摘要:针对现存的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进行了统计性的数据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的立体车库的设计方案,方案运用了高空可旋转式立体车库的设计思路和方法,通过“慧鱼”组合模型搭建了立体车库物理模型,完成了车库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经过慧鱼搭建和干涉验证了车库设计的可行性,可以实现多辆车的同时存取,存取过程准确有序进行的目标。方案具有占地小、效率高、方便停车等设计特点,可为老旧小区的立体车库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空可旋转式立体车库;“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机械设计;控制设计
结束语:本文给出了一种老旧小区车库的设计方法,利用“慧鱼”构件种类繁多、可反复拆卸、无限扩充、组合灵活、利于创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高空可旋转式立体停车库方案,经过慧鱼搭建和干涉,验证了车库设计是合理的。本文进行了运动分析,完成了车库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可实现整体车库的功能。具有占地小、智能化、便停车、效率高等创新设计特点。本文所设计的机械式创新立体停车库作为一种解决停车问题的方案,能够满足大众的需求,可为老旧小区的立体车库设计提供参考。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46
刘春. LabVIEW下基于EPP模式的电磁声数据采集[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71-173
摘要:为了对电磁声数据进行采集,设计了基于EPP模式的采集系统。介绍了增强型并口 (EPP) 工作方式的特点,并根据电磁声数据采集的需求,设计了LabVIEW环境下以EPP并口作为外设和主机接口的电磁声数据采集方案。PC通过直接端口操作产生EPP读写时序,配合外部FIFO和握手电路,完成地址的写出与数据的读入。将此方案用于电磁声数据的实时采集,通过EPP用 5 MHz的采样频率成功地采集到了1 MHz的电磁声裂纹检测系统发射电路的激励脉冲串。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对电磁声信号进行实时地波形显示和数据存储。
关键词:电磁超声波;EPP;数据采集;LabVIEW
结束语:本文所介绍系统根据EPP并口模式下的数据读写协议,在 LabVIEW 开发环境下,通过编写图形化程序框图,调用相应的节点,实现了LabVIEW与数据采集卡的接口,完成了虚拟仪器的软件开发。该仪器软件能够对电磁声信号进行实时的波形显示和数据存储。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47
郭力,陈伟升,黄平. 防护服贴条机的结构与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74-177.
摘要:在传统的防护服贴条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并开发对应的控制系统。从影响防护服贴条机工作效率及质量的因素出发,首先对加热器组件的结构进行优化及核心部件的制作工艺进行改良,从而提高加热器的加热效率;其次是优化了加热器运动机构,并且使用了材质更好的零部件组合;最后是优化了防护服贴条机整个主体结构,提升了使用者的可操作性和舒适性。另一方面,新研发的控制系统能够全方位地对防护服贴条机的工作运行进行自动化控制和调节,同时也可以对机器运行时的状态进行检测和报警,大大提高了防护服贴条机的生产质量及效率。新研制的防护服贴条机将为我国甚至世界的疫情防控提供更好的设备保障。
关键词:防护服;贴条机;结构设计;控制系统
结束语:本文分别从软硬件的角度简要地介绍了新型防护服贴条机的设计与优化过程,该款贴条机能准确控制所产生的热风温度,并直接加热密封胶带的粘合剂,织物及加热后的胶带会受压被输送入上下轮的旋转滚轴上,实现密封。上下轮不同速度的调节适用于不同弹性物料;复合式风嘴运动轨迹让胶带起头和中间停机过程时的温度更平均,因此产品会更为优质;自动送带机构使得切割裁片与胶条贴合更平顺,针对弹性物料可灵活控制尺寸;通过可编程控制器(PLC),操作简单稳定,贴合程序分段(带头、带中、带尾)设置参数更灵活。该款防护服贴条机已经投入了正式的生产和销售,并且也以该贴条机为基础也制定了首个团体标准,规范了贴条机的技术标准,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医用防护服
制作的质量水平。随着全球疫情还在持续,各国对防疫装备的需求有
增无减,我国对海外的防护服及装备的出口量迅速增加,并且受疫情影响很多服装厂转型生产防护服,所以该款新型防护服贴条机的研制将为我国甚至全球疫情防控大局提供设备保障。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48
李庆达,丁俊健,刘庆伦,等. 基于技能实训十字滑台的研制与应用[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78-180.
摘要:介绍一种设计制造周期短、制造成本低、技能知识丰富、操作方便、教学培训直观等优点于一体的十字滑台实训装备,该装备解决和优化了中高职院校数控机床装调教学实践和竞技培训需求。从装备结构优化设计和实践应用方法描述,通过3年的实践革新和验证,教学成果显著,进一步验证其作品在实践应用中成效显著。
关键词:十字滑台;机械装调;技能实训
结束语:本文围绕着职业技能、竞赛、教学培训的思路,展开技能实训十字滑台的结构设计。经过3年教学竞技实践与检验,教学实践作品不断完善,机械装调课程的改革得到稳步推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技能竞技的动手能力有着显著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也逐步提升。学生参加相应的数控装调技能竞赛获得佳绩,验证了十字滑台的研制及其应用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49
施天宇,郑秀宏. 光纤通信在航电系统上应用[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81-184.
摘要:光纤通信作为一门新兴技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无论是在民用领域如电力通信、工业控制、数字广播等领域,还是在军用领域诸如航电设备研发,都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主要介绍了光纤通信在航电系统上的应用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难点及对应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光模块的选型、光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和光纤电缆的安装设计,并在实际生产中完成解决方案的验证,给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种设计参考。
关键词:多模光纤;光模块;弯曲率半径;MT夹
结束语:光纤通信是一种具有高实时性、高可靠性、高带宽的开放式网络,在带宽、数据延迟、传输距离、可靠性、错误检测、优先级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在以S6矩形连接器作为对外连接器的研究前提下,通过分析,指出实际设计中出现的技术难点,对光模块选型、硬件设计和光纤电缆的安装进行研究设计,并在最终实际产品的验证下,实现了光纤通信在航电设备上的应用,证明了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并通过光纤总线的运用,减轻机载产品质量,增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带宽高可以提高飞机内部数据信息传输速率,提高产品的竞争性。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50
张蔚,乔生红. 基于虚拟样机的多足行走机构设计与步态规划[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85-188.
摘要:设计了一种六足行走机构的原理方案,并研究了运动步态规划。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开发了相应的虚拟样机模型,通过仿
真验证了行走机构步态规划的合理性,并指导了实物样机的开发。虚拟样机与实物样机的对比结果说明:利用虚拟样机手段在机
构创新设计实践环节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多足行走机构;步态规划;虚拟样机
结束语:本文设计了一种六足18关节的行走机构,通过对直行步态和转向步态下各足动作逻辑的规划及组合,实现了对六足行走机构的基本运动的控制。借助多体动力学仿真手段,开发了相应的虚拟样机模型,并通过实物样机对比验证了行走机构步态规划的合理性,也展示了虚拟样机手段应用于机械设计教学环节中的实用性与便捷性。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51
姚银歌,王广辉,俞蓬,等. 高性能磨用电主轴在轴承行业中的应用[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89-191.
摘要:简述了高性能磨用电主轴的技术特征,不同功能的主轴在轴承行业中的应用及应用特点,针对应用中常见的圆度大、锥度大等机械问题和电气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指出长寿命和智能化是高性能磨用电主轴的新发展趋势,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性能磨用电主轴;高刚性;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智能化
结束语:本文全面深入地介绍了高性能磨用电主轴的技术特点,与2021年新实施的行业标准及传统磨用电主轴进行了通用指标项对比;针对轴承行业常用的内表面磨削、外表面磨削、低速大扭矩砂轮轴、工件轴及砂轮修整器5大类高性能电主轴,分别介绍了其应用范围和内在的技术特征,并对应用中的圆度大、锥度大及常见电气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指出长寿命和智能化将是高性能磨用电主轴的新发展趋势,供广大从业人员参考。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52
朱俏婷,何敏生. 专变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在线监测分析与应用[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92-194.
摘要:近年来,随着电力市场化的深入改革,电力企业既要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又要维护社会的安全用电,同时也要创造经济效益。但电力系统扰动、计量装置故障、人为窃电等因素造成电能计量装置异常,引起电力部门承受较大的经济损失。介绍了三相三线专变客户电能计量原理及其故障类型,通过分析故障特性对专变三相三线计量装置异常信息设计判断规则,精准定位故障,缩短故障发现时间,提高了运维效率,减少电量的追补,同时结合实际中的应用举例验证其判断规则的准确性。10 kV专变计量PT故障 (全失压) 判断与研究,将10 kV专变计量PT故障与现场高压设备停电、终端离线进行区分,为现场对专变计量PT故障盲点运维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判断规则;全失压
结束语:省计量自动化数据回流平台对计量装置进行监控,利用故障判断规则可以不到现场就快速发现计量装置异常情况,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本文重点分析了专变三相三线计量装置故障,并分别以实际案例验证了计量规则判断的正确性。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加速,电能计量装置故障诊断规则的研究类工作将成为一个热点,应该继续加强相关研究,进一步完善计量装置故障判断的规则,并将研究其他计量装置故障判断规则,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本文不足之处是没有将判断规则写进省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模块,后续将该研究规则交给省计量自动化系统厂家,可以在省计量自动化系统增加计量装置故障模块告警,实时监控计量装置运行工况,缩短故障发现的时间,减少供电局的损失,提高计量装置运维效率。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53
彭华. 500 t轮轨式提梁机设计及有限元分析[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95-197
摘要:40 m大跨度箱梁建造技术是我国高速铁路建造的发展趋势,500 t轮轨式提梁机是专为40 m预制箱梁架设施工研究的大型起重设备,该提梁机可适用于国内时速为350 km/h、250 km/h铁路40 m及以下标准、非标箱梁的跨线提梁作业。介绍了500 t轮轨式提梁机的结构组成及主要性能参数,根据500 t轮轨式提梁机的使用工况及结构特点,对提梁机主结构计算进行了工况及载荷分析,并选取4个工况通过有限元软件对提梁机主结构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了提梁机主结构的应力分布及扰度值,验证了500 t轮轨式提梁机主结构的强度、刚度满足设计要求,为提梁机主结构的安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类似结构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关键词:40 m预制箱梁;提梁机;有限元分析
结束语:根据各个工况的有限元分析结果,500 t轮轨式提梁机的主结构强度及刚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应力最大值出现在下横梁筋板或者上横梁隔板处,设计者在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在设计中可考虑局部加强。目前500 t轮轨式提梁机在福厦铁路项目使用情况良好,可满足施工要求,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为40 m大跨度箱梁建造技术提供了设备保证及施工经验,对于我国高速铁路长期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54
杨洁. 黏结不锈钢复合板用于电梯产品的可行性研究[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198-200.
摘要:为了研究黏结不锈钢复合板是否可用来制作电梯门板、壁板等部件,对该板材的力学性能、环境适应性、加工工艺、门板和壁板的机械强度进行了测试。测试表明,该板材的拉伸强度与碳钢板的相当,门板和壁板的机械强度较碳钢或439不锈钢门板和壁板弱,但仍满足使用要求;温度和湿度对黏结层影响较小,但盐雾的侵蚀使黏结力显著降低;通过调整设备参数,加工工艺满足要求。因此,该板材用来制作电梯的门板和壁板具有可行性,但应对切边采取保护措施以防黏结层腐蚀。
关键词:电梯;不锈钢复合板;黏结
结束语: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不锈钢复合板的力学性能、机械强度较不锈钢板偏弱,但由其制作成的门板和壁板仍满足 GB 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7.2.3.1及7.2.3.7中的要求[6]。加工性能虽然与不锈钢板也有一定差异,但通过设备的参数调整也可以满足生产要求。因此,作为一种具有成本优势的板材,使用黏结不锈钢复合板替代不锈钢板制作门板和壁板具有可行性。不过,由于复合层是高分子黏结剂,虽然本次试验并未发现温度、湿度等因素对其黏结力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但现场的环境条件比试验条件复杂,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其复合层是否会发生变化,还有待验证,同时盐雾试验发现黏结层易被盐雾腐蚀,建议对切边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防止腐蚀性成分进入黏结层。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55
罗思颖.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制造业成本控制[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201-203.
摘要:针对零件设计阶段产品开发试制成本过高的问题,从有限元模型焊道连接角度分析其原因以降低成本。基于满足产品模态、动刚度及强度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利用模拟仿真计算的方法对焊道分布、焊道长度及焊接工艺进行优化。仿真分析表明,优化后的焊道的位置及焊接长度性能满足客户产品力学性能及工艺要求,可有效削减零件总成质量,降低公司的试制生产成本,为后续降低副车架的开发试制成本提供了新思路及成功案例,极大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关键词:副车架;有限元分析;焊道优化;成本
结束语:本文通过新上市的某车型后副车架的焊道优化为例,用Hypermesh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得出,在满足客户性能要求前提下,根据分析结果不断进行优化,焊道长度缩减 15%,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客户的认可度,提升公司的技术氛围。本文通过改变焊道长度降低了副车架的制造成本,该模型说明了利用有限元分析进行焊道缩减的方案可行,为以后的公司降本增效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从力学性能角度降低开发成本还有很多优化方式,本文是通过比较直观的焊道优化方法论述该结果,因此存在一定的不足。但不足的地方也是后期研究分析的最大动力,今后会关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出现,并尽快掌握工艺分析知识。此外,副车架力学性能过剩,也可从工艺制造的角度改善零件的结构,缩短工装开发的周期,保证零件产品的精度,从产品的角度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该种方法适合在产品开发初期与力学性能分析结合使用,能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工装开发,降低开发周期和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56
赵攀. 基于铁路工程的新型钢构台车设计与应用[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204-206.
摘要:基于铁路工程项目既有线施工技术要求,通过分析施工特殊工况及施工难点,研究设计了新型钢构台车。本文介绍了铁路工程概况,提出了新型钢构台车技术方案,详述了钢模台车的设计组成;分析了既有线施工工况及钢模台车受力情况,并通过简化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验证了结构刚度、强度,满足设计指标要求。新型钢构台车在既有线工程项目成功应用,创新了施工工艺,降低了安全风险及生产成本等,其施工经验可推广应用到明涵洞施工、隧道施工以及地铁施工等领域。
关键词:铁路工程;既有线;钢构台车;有限元
结束语:本文根据工程项目技术要求及施工工况,研制了新型刚构台车,并成功投入应用。该钢构台车采用分段吊装结构形式,可一次吊装完成后,整机移动及收立模,减少了在既有线上设备安装时间,提高了整体施工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等。该设备的研制创新了施工工艺,降低了安全风险及生产成本等,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该设备成功经验可推广应用到明涵洞施工、隧道施工以及地铁施工等领域,通用性强。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57
靳华龙. 矿用掘进机运行监控系统的应用[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207-210.
摘要:研究了一种基于LPC1768的煤矿用掘进机运行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结构,各控制器与远程计算机通过CAN总线连接,能够实现状态显示、驱动单元监视和掘进机机构动作控制等功能。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对控制板硬件电路和系统软件进行了相关分析,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系统稳定、高效。
关键词:掘进机;CAN总线;LPC1768;分布式
结束语:基于LPC1768的掘进机可视化运行监控系统具有高速、低功耗、低成本等特点,CAN 现场总线实现了分散控制,硬件上表现为接线简单可靠,不同的现场设备能够相对独立工作,本文所研发的矿用掘进机运行监控系统具有适应性和可靠性好的特点,有利于实现标准化控制。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58
宋建楠. 带式输送机纵向撕带保护装置应用分析[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211-212.
摘要:基于长平煤矿53083巷掘进期间,巷道内安装的SSJ-800型带式输送机经常出现跑偏、纵向撕带现象,分析了传统带式输送机跑偏及防撕带保护在应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对原保护装置进行优化,提出了新型防纵向撕裂装置。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新型防纵向撕裂装置结构简单、防纵向撕裂效果好,撕带跑偏事故率降低至4%以下,大大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提高了掘进工作面运输效率,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关键词:掘进巷道;带式输送机;纵向撕裂;应用分析
结束语:长平煤矿机掘三队结合实际生产情况,设计了一套新型带式输送机防纵向撕带保护装置,该装置设计思路独特、结构简单、成本费用低、保护效果好,实现了带式输送机实时监测目的,有效防止了带式输送机跑偏、撕带现象,保证了巷道掘进期间带式输送机安全高效运行,取得了显著的安全、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推广意义。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59
曹建鸥,曹峰. FRP内衬改造技术在加油站油罐的应用[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213-216.
摘要:我国国内目前各大国企和民营加油站大部分还采用单层钢制油罐,传统单层钢油罐由于直接埋地敷设,罐体长期处于腐蚀环境中,容易发生泄漏,从而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事故。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新出台的《水污染防治法》规 定,我国于2018年开始推广使用双层油罐。介绍了FRP(玻璃钢)内衬技术在加油站油罐改造中的应用,在工程实例中,采用真空导入技术在油罐中做FRP (玻璃钢) 内衬,是一种工期短、成本低、安全环保的旧油罐改造技术。由于避免了油罐整体开挖,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加油站改造中的营业经济损失。改造后油罐的各项性能也完全能达到新罐的指标,是非常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先进技术。
关键词:FRP内衬改造;旧罐改造;防渗漏;防腐蚀;真空导入
结束语:加油站油罐内衬式改造,采用的是FRP内罐成型技
术,是为了加油站在不进行大面积开挖更换油罐的条件下,在旧罐内部制作FRP双层油罐的技术,可完美解决油罐因腐蚀穿孔产生的漏油现象,满足环保要求。并具有以下特点:(1)无需移动现有油罐,无需破坏周围区域和设备,缩短加油站改造停业时间;(2)真空导入技术,施工周期短罐内不产生危险气体,安全性高,施工周期短;(3)内衬式油罐使用树脂和玻璃纤维混合成的玻璃钢材料,可以满足加油站油罐油品的储存;(4)内衬式油罐特殊的防静电工艺,使内衬整体导电,且表面电阻率小于或等于 109Ω。FRP玻璃钢内衬技术施工周期短、施工成本低、运维成本低、安全环保性好、油罐使用寿命长。该技术无需整罐开挖,只在油罐内部施工,缩短了施工周期。施工成本低,改造费用约为同规格新双层钢罐的60%~80%,远低于新双层玻璃钢罐的价格;无需定期清罐,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玻璃钢材料优良的防腐蚀性能使油罐能有效地抵御油品腐蚀,且对油品品质影响较小。安装于贯通间隙层的渗泄检测系统能实时监测渗泄漏并及时报警;FRP玻璃钢材料对人体的损害小。内涂层的环氧树脂耐腐蚀性强,能保护在役钢制油罐的内壁不受腐蚀;玻璃钢能有效地抵御油品侵蚀,从而延长油罐的使用寿命。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60
潘召涛. 火力发电厂中集散式控制系统的应用[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217-218
摘要:针对当前火力发电厂中存在生产效率较低、自动化控制水平较弱等问题,结合市场上成熟的集散式控制系统,开展了基于
OC6000e系统的火力发电厂集散式控制系统(DCS)的总体设计及关键分系统分析研究。通过对该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测试,得 出:该控制系统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度及控制效果,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实现了发电厂的智能化集中控制,对提高发电厂的生产效
率及作业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集散式控制系统;应用
结束语:不断提升火力发电厂的智能化控制水平,将更加先进的控制技术应用及推广到整个发电厂中,是提高发电厂生产效率及作业安全的重要任务。而集散式控制系统(DCS)作为当今成熟、先进的控制系统,结合发电厂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该控制系统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研究,是当期企业重点考虑方向。为此,本文介绍了开展发电厂中集散式控制系统(DCS)的总体设计及关键分系统设计,通过该系统的实际应用测试表明,该系统具有更高的运行稳定性及控制效果,实现了整个发电厂的集中远程控制,对提高发电厂的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起到重要保障作用,实际应用价值巨大。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61
蒋立正,尤光辉,祝洲杰. 智能制造背景下电机装配线轴承压装工作站改进设计[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219-222.
摘要:结合传统电机转子轴与轴承压装工位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如压装过程压装力及位移控制精度差、缺少质量监控与追溯分析等。介绍了过盈压装对象——转子轴组件,分析了电机装配线轴承压装工作站的具体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电机智能制造中改进后的轴承压装工作站总体结构、工作原理,并对关键部件结构设计与选型做了阐述,涉及压装驱动装置、压装固定侧及压装移动侧的改进设计,提出了高效化和智能化所需要的工作站控制系统改进方案。结合电机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该新型工作站的改进设计可以为同类设备开发和电机装配智能化升级改造提供借鉴。
关键词:电机装配线;轴承压装;智能制造;卧式压装
结束语:本文通过分析转子轴与轴承过盈压装的技术要求,改进了工作站的总体结构设计,完善了压装单元各部件构成,提升了压装性能,如位置控制精度和压力控制精度得以提升,未发生压力过冲现象,减少了废品的产生,压装质量有明显改善。同时,一次连续操作可完成两侧轴承的压装过程,减少了工装投入,生产节拍小于35 s,工作效率有了提升,可为同类型压装设备开发提供借鉴。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62
黄建华. 大型风机叶轮损毁事故原因分析[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223-226.
摘要:干燥系统是木材生产加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序。某木材加工厂为了节约成本,在对干燥风机系统内离心风机的叶轮进行更换时,未采购原生产厂家的叶轮,而是另外委托了一供应商进行制造生产。在安装到风机后试机时,发生了叶轮损毁事故。为查找事故原因,对事故叶轮进行全面检查,核查叶轮材料的化学成分,剖析轮盘的拼接等制造工艺,检验其焊接质量等,分析得出事故原因。结果表明,导致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叶轮的制造工艺、焊接质量均不符合有关标准要求。提出了如何避免类似事故发生的几点措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叶轮;事故分析;焊接质量;风机系统
结束语:本文分析了一起因制造质量问题引起的大型风机叶轮损毁事故,通过分析,暴露出了供应商粗制滥造,未按规范标准的工艺和质量进行生产,完全没有重视质量安全的问题,是质量管理不到位引发的责任事故。不能因降低成本而忽视对产品质量的把控,甚至导致事故的发生,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对于采购方,采购时应对供应商进行认真评审,确保其有能力、有资质进行产品供货;对于外购的关键零部件进厂后,应进行合格检验后方能安装使用,从根本上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63
李苏,叶新来,卢国梁.基于统计特征加权融合和图模型的滚动轴承早期故障监测方法[J].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227-231.
摘要:滚动轴承在现代机械装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轴承的早期故障监测对于降低维护检修成本,提高机械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特征加权融合和图建模的滚动轴承早期故障监测新方法。对采集的轴承原始振动信号提取多个统计特征;采用自适应加权的方法对统计特征进行融合,对融合后的特征进行图建模,以提高其鲁棒性;然后进行图模型距离度量得到异常得分;最后采用检验假设对轴承早期故障进行监测。将此方法应用于滚动轴承数据集,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表明该方法在滚动轴承实时在线监测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潜力。
关键词:滚动轴承;故障监测;特征融合;图模型
结束语: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域特征融合和图模型的新的振动信号建模与实时分析方法。该方法对多个时域特征进行自适应加权融合,将融合后的特征与图模型结合,以提高其在轴承早期变化检测性能。多个时域特征的融合保证了监测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通过图模型,弥补了时域指标易受噪声影响的缺点。假设检验用于最终的异常决策。在公开轴承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也表明了该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良好潜力。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从时频域方面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以达到更好的检测结果。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64
陈宇翔. 生活垃圾焚烧炉炉排块材质性能分析[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232-235.
摘要:为提升生活垃圾焚烧炉炉排块的材质性能,针对现用HZ922TS材质的炉排块使用2年前后的性能对比,即铸态的HZ922TS和使用后的HZ922TS,采用拉伸测试仪、冲击测试仪、布氏硬度仪,并对比测试QT450、HZ922TS、SCH11 3种材质所铸造成型的垃圾焚烧炉用炉排块的常温下的力学性能,表面金相组织、工况条件下的冲击韧度。研究得出SCH11具有更好的强度韧性,更能适应垃圾焚烧的工况。
关键词:炉排块;组织结构;性能
结束语:本文通过对生活垃圾焚烧炉炉排块材质性能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1) HZ922TS 使用 2 年后,在炉内长期的高温和腐蚀情况下,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未出现较大的改变和降低,在炉排块磨损量满足一定要求之内,该材质的炉排块使用寿命较为可观。(2)HZ922TS、 QT450、 SCH11 的 硬度分别为391.2 HBW、206.4 HBW、282 HBW,常温下冲击韧度分别为 3.2 J/cm2、4.4 J/cm2、8.5 J/cm2,常温下抗拉强度分别为830.4 MPa、594 MPa、801.6 MPa 。(3)在常温-700 ℃的工作温度下,SCH11的冲击强度较 HZ922TS 和 QT450 要高,而且随着温度的上升,SCH11的冲击韧度持续上升。(4)QT450脆性较高,不适合现有垃圾工况,易发生断裂。HZ922TS性能适中,但是硬度较高,虽然适用目前垃圾燃烧,但是可塑性较低,对炉排块的结构设计局限性较大。SCH11性能较高,且可塑性较高,能较好地满足垃圾燃烧需要的性能特征和结构特征。(5)3 种合金中 HZ922TS 适应性适中,但是 SCH11更能适应垃圾焚烧的工况,且随着垃圾焚烧行业的发展,具有更好的强度韧性,使用寿命较另外2种高。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65
袁晓金,段志梅,姚锴,等. 起重机械电动机过热保护功能探讨[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236-238.
摘要:电动机是起重机械的主要动力源,因此电动机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过热保护是电动机最重要的保护方式之一,对过热保护功能的检验也是把好起重机械安全检验关的关键。详细介绍了起重机械电动机过热保护功能的设置条件及具体的3种实现方式,即热过载保护、超温度保护和限流保护。针对每一种保护方式,结合具体实例图纸,详细介绍其实现的原理和使用的关键电器元件。一线非电类检验人员只需对照图纸,找到关键电器元件,就能够很好地理解、掌握具体电动机过热保护功能的特定实现方式,为起重机械的检验把好安全关。
关键词:起重机械;电动机;过热保护;热过载保护;限流保护
结束语:本文对热过载保护、超温度保护和限流保护这3种电动机过热保护方式进行了详尽剖析,把电动机复杂的电气原理图简单化。广大一线非电类专业的检验人员只需对照所检起重机械的电动机主电路部分,直接寻找相应电动机保护方式的关键电器元件(热继电器、过电流继电器、温度继电器),然后对号入座,就可以很容易地弄清楚“电动机过热保护”的具体实现方式,为起重机械的检验把好安全关。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66
魏金春.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故障分析及保护改进[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239-241.
摘要:电梯运行中经常出现轿厢的意外移动故障现象,严重威胁人员的生命安全。为此,在当前电梯结构组成及轿厢意外移动故障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PLC控制器,从总体方案、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等方面开展了检测及保护装置的设计及实际应用研究。运行效果显示,该保护装置运行良好,能较好地实现对电梯卡阻、封接故障等故障现象进行实时检测,并执行相关的安全保护措施和发出报警提示,降低了电梯的安全事故,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故障;保护装置
结束语:加强对电梯安全运行的有效控制,保证其设备的运行安全,是当前电梯企业考虑的核心问题。为此,在分析现有电梯结构组成特点基础上,针对电梯出现的轿厢意外移动故障原因,从总体方案、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等方面开展了检测及保护装置的设计研究。在对保护装置进行实际运行验证后得出,该保护装置运行良好,检测及保护效果较好,能针对电梯运行时出现的卡阻、封接等故障现象进行实时检测,并发出相应的报警提示,验证了此保护装置的可行性,此研究的实际应用及指导意义重大。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67
樊成,张少雄,王小海,等. 轿车前大灯与翼子板间隙问题分析与处理[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242-244.
摘要:汽车的外观品质是衡量整车质量的重要指标,而汽车前部综合问题更是外观品质提升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某轿车车型的前大灯与翼子板的间隙匹配问题,通过 3DCS 三维尺寸链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明确前大灯的定位方式、装配工艺、前大灯精度、翼子板冲压精度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优化前大灯的定位方式及结构、装配工艺,提升前大灯精度、翼子板冲压精度等措施并结合实车装配验证,使前大灯与翼子板的匹配间隙由3.5±1.5 mm降低到1.1±0.7 mm,达到DTS的设计要求,极大提升了整车外观的品质。
关键词:前保险杠;翼子板;间隙;外观品质;配合
结束语:本文通过对前大灯与翼子板间隙匹配的问题研究,利用 3DCS 公差分析软件确认影响该问题的3个重要原因,并制定了相应的优化解决措施。经过对解决措施进行验证,很好地解决了前大灯与翼子板间隙匹配问题。总结发现,前大灯与翼子板间隙匹配差的问题的关键因素在于前大灯定位方式,前大灯、翼子板等精度以及前大灯的安装结构、安装工艺顺序等。从该问题的解决案例中,可以总结后续车型有用的经验:(1)前大灯属于刚性零件,尽量不出现定位设计,前部的X向安装点需要用来吸收X向累计公差,需弱化前部支架设计;(2)前大灯的装配工艺中,需要最后打紧前部的X向打紧点,以减少前部安装点的影响。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68
张志春,陈清光,袁智. 工贸企业电气防爆安全管理[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245-248.
摘要:当前工贸企业电气防爆安全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但很少从安全管理的整体角度出发去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整理电气防爆方面工贸企业的场所应用实例、风险类型分布,总结出工贸企业电气防爆方面安全管理现状的特点,进而从多个有关方的角度分析形成风险识别不足、特种作业人员监督管理不力等方面的原因,最终从建立和落实具体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培训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具体建议,这些建议可帮助工贸企业解决电气防爆安全管理中现有的一些难题,也可供政府主管部门参考。
关键词:电气防爆;安全管理;建议
结束语:本文针对工贸企业电气防爆设备安全管理现状,从10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说明此类企业电气防爆设备的安全管理还存在诸多难题需要解决,通过从风险识别、教育培训等6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形成这些问题的真实原因,并据此最终从岗位安全职责、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了9点建议,给工贸企业今后开展电气防爆安全管理带来了具有强针对性的指导,能具体应用于工贸企业安全管理实际工作,帮助企业梳理清楚并消除电气防爆带来的诸多常见疑难杂症,显著降低电气防爆方面的风险。总之,工贸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对于固有危险性较高、容易被管理人员忽略、专业性较强、风险程度较高的防爆电气及其作业,应该作为重点进行管理。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69
陈祥卓. 电梯制动器制动轮力学特性分析及改进[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249-251.
摘要:在分析电梯块式制动器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利用SolidWorks软件和Abaqus软件建立了制动轮和闸瓦的有限元模型,对紧急制动情况下制动轮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随着制动过程的不断推进,制动轮的表面应力逐渐增大,最大值 313.4MPa,最大应力值出现在制动轮的中间部位。分析了Q235钢制作的制动轮在实际工况下的使用寿命约为15 581次,如果利用Q345钢制作制动轮,则使用次数可以达到19 863次,寿命提高了27.18%,可以显著提升电梯的使用安全性。
关键词:制动器;制动轮;力学特性;闸瓦
结束语:块式制动器在电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制动轮又是制动器中的关键零部件,紧急制动情况下,其受力情况会直接影响制动器的制动效果及使用寿命。本文主要对制动轮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所得的结论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制动器在紧急制动过程中,随着制动过程的不断推进,制动轮与闸瓦接触区域的应力和摩擦力会逐渐升高,最大应力值达到了313.4 MPa。在制动轮的宽度方向上,应力分布也不均匀,最大应力出现在中间位置,越靠近边缘部位其应力值越小。(2)紧急制动情况下,制动轮的受力状态属于循环周期载荷,容易出现疲劳损伤,威胁电梯的使用安全。根据Q235钢的材料属性,并结合疲劳寿命估算模型,在应力值为313.4 MPa时,对应的使用次数约为15 581次。 (3)使用疲劳性能更优的Q345钢材料替换Q235钢来制作制动轮,在相同的工况条件下,制动轮的使用寿命可以提升到19 863次,寿命提高了27.18%。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70
宋伟峰,余建军. 电站锅炉低温省煤器的方案设想及必要性研究[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252-255.
摘要:增设低温省煤器实现了排烟余热的梯级利用,节能效果显著,已被国内外许多电厂所证明。但是,某公司投产5年后低温省煤器一直处于停用状态,为验证锅炉采用低温省煤器的必要性,以及以后对提高机组热效率和降低煤耗的影响,重新对该公司电站锅炉低温省煤器进行了方案设想及必要性探讨。通过分别对低温省煤器不同方案进行设想并做技术分析和经济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是否采用被赋予具有节能创新的低温省煤器要持谨慎的态度,特别是新建项目,对于设置低温省煤器更要结合实际进行深入论证,设置低温省煤器意味着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的投资增加,且又增大了运行中系统阻力以及运行风险和维护成本。
关键词:低温省煤器;技术分析;经济分析;必要性
结束语: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是否采用被赋予具有节能创新的低温省煤器要持谨慎的态度,特别是新建项目,对于设置低温省煤器更要结合实际进行深入论证。设置低温省煤器意味着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的投资增加,且又增大了运行中的系统阻力,而在当今锅炉设计逐渐成熟的环境下,排烟温度设计都不太高,随着电厂运行日趋自动化,后期运行中,在受热面不出现大面积结渣的情况下,排烟温度不会升高太多。而且,低温省煤器在烟风环境中长期运行,不可避免被磨穿造成泄漏,从而增加运行风险及维护成本。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71
黄国辉. 某15MW抽冷机组振动停机原因分析及解决[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256-258.
摘要:某热电厂15 MW抽冷机组正常运行半年后,由于其他设备故障需停机检修。检修完后重新启动,机组振动值超标,无法升速至额定转速。通过对机组3次运行的振动数据、汽缸等重要部套测量数据,现场多次对冷凝器灌水试验测量数据以及现场外界因素分析,发现冷凝器灌水试验前后测量值无法归位,而且数值一直变化,因此确定故障原因为汽轮机冷凝器安装质量不符合厂家要求,机组运行时冷凝器发生偏移,从而无法保证汽轮机动静间隙值达到设计要求,造成了转子与静子摩擦,导致机组出现振动现象。通过对冷凝器基础的整改后,振动现象彻底解决。
关键词:抽冷式汽轮机组;振动;汽缸变形;额定转速;冷凝器
结束语:汽轮机通流部分转子与静子之间的间隙对于机组的
效率和安全运行相当重要。间隙越小效率越高,但也容易发生动静摩擦,导致机组振动。间隙大,则会增加漏气损失,降低机组的效率[8]。因此,机组发生振动后必须马上找出故障原因,及时排除,才能保证对机组正常运行。除了机组本体自身原因外,各关联设备的安装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蒸汽管道热变形会产生推力、抽汽管道工况变化都要求其安装合理性;运行层基础刚度、质量设计同样也会引起整个机组振动。就像本次故障,就是现场施工设计支座基础不合理,质量不过关而造成一连串的故障,还需要逐一排查才能找出原因,而且为了机组安全高效运行也必须逐一排查找原因。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72
钟佳丽,王志文,曾伟鹏,等.一种接触轨线路电力蓄电池工程车强迫缓解应急操作方法[J].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259-261.
摘要:针对接触轨线路电力蓄电池工程车出现制动故障时,受线路特点影响,司乘人员无法立即下车将故障工程车设置为无火回送状态,而需等待线路封锁及停电挂地线等一系列流程,经确认无电后方可下线路,现场应急处置效率极低,存在影响地铁运营行车组织的风险,现介绍一种电力蓄电池工程车强迫缓解应急操作方法。该方法可在工程车上进行所有空气制动缓解操作,实现快速缓解故障机车制动,提高接触轨线路电力蓄电池工程车故障应急响应速度,保障地铁安全运营。
关键词:接触轨线路;制动故障 ;电力工程车;应急操作
结束语:本文结合广州地铁新线电力工程车运用经验及线路特点,简要描述接触轨线路电力工程车出现故障时,现场应急处置受线路影响效率低且影响行车组织的问题。结合机车无火回路控制原理,提出一种接触轨线路电力工程车强迫缓解应急操作方法,并分别模拟电力工程车在正线及车厂不同故障工况下的强迫缓解实验,验证并确认强迫缓解应急操作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及可靠性,为同行业接触轨线路电力工程车故障应急处置提供一种新思路,实现高效率、高安全地开展工程车正线故障应急处置,有效降低对地铁行车组织的影响,保障地铁安全运营。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73
朱玲,李春先. 一种分析变压器噪声异常原因的简易方法[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262-264.
摘要:变压器在现场运行过程中出现噪声异常是一个常见问题,需要快速判断引起噪声异常的可能原因。变压器现场运行噪声受负荷大小、负荷性质、中性点直流注入、电压谐波和基础平整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噪声异常在频谱特性具有不同的特征,可通过提取这些噪声的频谱特征值判断引起噪声异常的原因。介绍一种通过对变压器现场录制噪声导进音频软件中,对音频进行频谱分析的方法,初步判断造成变压器噪声异常的可能原因,并提供一些可能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变压器噪声;频谱分析;现场运行噪声
结束语:本文介绍了变压器噪声产生的原理和可能导致变压器现场噪声异常的原因,基于不同原因的噪声异常都有特征的频谱,提出了通过现场简易录音,导入音频分析软件提取噪声特征频谱和对应幅值的方法。通过现场特征频谱与典型噪声频谱对比,不需要对变压器入箱检查,测量电流谐波或直流电流等复杂耗时的工作,简 易、快速判断现场引起变压器噪声异常的可能原因,为解决变压器噪声异常提供检查方向,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74
夏峰,梁雯雯,綦芳. 轨道车辆转向架接地线故障定性分析与解决[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265-268.
摘要:车辆保护接地方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列车运行的性能,对接地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电气设备的接地是通过车体与转向架之间的转向架构架接地线与轨道连通。因此转向架构架接地线的设计关乎列车的运行安全。通过一起接地故障的解决与改进方法,说明了改进接地线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通过对转向架构架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从电缆相对运动、端子的压接工艺、电缆的硬度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接地线寿命的多个影响因素。通过试验验证,改进后的接地线的强度及电气性达到了原结构的同等水平。该研究为类似结构接地线的设计提供一种设计思路。
关键词:机车车辆;接地线;软铜绞线
结束语:本文通过对列车转向架构架接地线结构的改进,验证了软铜绞线应用在列车转向架接地上的可行性。同时通过试验证明,软铜绞线与接线端子的匹配完全满足铁路电气设计标准。研究发现转向架构架接地线改进手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电缆电气性能的基础上尽量增加电柔韧度,从而减小界限端子受力;(2)去除接线端子与电缆连接处连接间隙,减少电缆压接处应力集中现象;(3)采用其他固定方式在电缆压接处附近增加电缆固定装置,从而改善电缆的震动和相对运动对耐久度的影响。实践证明,接地线的以上改进方式是易于实施并有效的,可以彻底解决接地线的疲劳断裂现象,对今后在类似结构接地线设计中有一定借鉴使用。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75
卢剑波. 刮板输送机电机烧毁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269-270.
摘要:为解决刮板输送机电机易烧毁的问题,以某公司8505工作面所用SGZ- 800/750型刮板输送机为例,分析了刮板输送机电机烧毁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预防措施。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应用这些预防措施后,该公司8505工作面所用SGZ- 800/750型刮板输送机电机烧毁频率显著降低,每年可节约刮板输送机维修成本40多万元,进一步节约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益。
关键词:输送机;电机;烧毁原因;措施;效益
结束语:本文通过对某煤矿 8505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电机(SGZ-800/750型) 烧毁原因进行分析,探索出相对应的预防措施。结合实际的应用结果可知,经有效措施实施后,电机的烧毁事故暂未发生,充分表明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确保作业的安全生产。同时,相关数据表明,降低相应的刮板输送机维修的成本在45万元左右,不仅提高了安全生产的水平,同时提高了生产的经济效益。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76
胡世珂,彭宇. 矿井越级跳闸的原因及保护安装注意事项分析[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271-273
摘要:为达到井下变电所无人值守的相关要求,电力系统逐步使用了越级跳闸保护装置,越级跳闸事故的发生直接影响矿井的供电安全,甚至由于失电引起更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分析越级跳闸事故的原因很有必要。另外,越级跳闸保护装置在安装过程中涉及到一些与站所原保护装置二次系统类似采集信号、二次端子等重叠的问题,会影响站所二次系统的稳定性。对目前防越级跳闸技术做了简单介绍,并且就防越级跳闸系统在施工现场安装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做出了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矿井;越级跳闸;原因;安装;分析
结束语:煤矿防越级跳闸保护对于避免井下大面积停电,保障煤矿安全生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防越级跳闸系统的设计到安装的各个环节都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全面立体地考虑装置安装中的隐患,避免在使用阶段防越级跳闸保护系统出现新的问题。本文就分析越级跳闸发生的原因,提出在防越级跳闸系统安装施工过程中的建议,为避免二次施工、二次停电、二次调试等做出积极的探索,不管是对安全生产还是对减少工程施工成本、时间成本都是一种可行性的建议。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77
宁琛瑶. 鼠笼式电动机故障原因及维护分析[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274-275
摘要:低压鼠笼式电动机由于其结构、原理简单,造价及维护成本低,因此在工矿企业日常生产中具有非常普遍的应用,在给日常生产提供便利的同时,鼠笼式电动机也极易发生故障。对鼠笼式电动机常见故障发生的原因及检修维护方法做出一些探讨,通过对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鼠笼式电动机常见故障原因,提出了一些针对各类故障的维护注意事项,为电机的持续正常运行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合理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鼠笼式电动机;故障;维护;建议
结束语:本文对鼠笼式电动机故障原因及维护进行了分析。鼠笼式异步电动机虽然结构及原理简单、稳定性高、应用面广,但是在日常生产使用过程中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类故障,并且故障很多时候会综合性地通过声音、气味、震动等现象反应出来。检修人员只有认真总结归纳故障类型以及故障成因,掌握电机的工作原理,才能更准确地判断出各种类型的故障,进而快速准确地进行处理。另外,科学地对电机进行保养维护,也是延长电机使用寿命的必要手段,只有做好这些,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生产保驾护航。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21. 05. 078
霍伟. 数控机床故障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05):276-278.
摘要:数控机床在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已经有了非常普遍的应用,因其系统结构复杂、数字化程度高,在实际使用中故障发生的频次非常高。从数控机床故障分类的角度出发,分析数控机床故障发生的原因,找到解决方法,正确处理故障,对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及故障预防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数控机床;故障;原因;预防
结束语:引起数控机床故障的原因有很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做好故障点的记录和总结。机床的故障预防措施也应该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积累,同时对检修运维人员应加大培训力度,学习当下最前沿的机床维护技术。对CNC的维护和管理要从细节做起,才能确保机床的稳定运行,这既是对自身切实利益的保障,又能照顾单位生产进度,在正确使用与维护CNC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