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广东省机械模具促进会常务理事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会理事长
《机电工程技术》编委
孙振忠教授主要从事精密成形技术与器件开发、极端环境遥控维护技术与装备开发、材料结构表征及仪器设备开发,先后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实用新型专利15件,成果转化15件;主持教育部新工科研究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与发展在推动国家科技原始创新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子散射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前沿科学研究和新材料、新工艺研发的有力工具。自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中子以来,经过近90年的发展,中子相关研究和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从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探究、新材料研发至交通运输、核能、航天等领域,中子技术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人类科技进步影响深远。我国中子谱仪关键部件长期依赖进口、新技术新方法研发滞后、在关键应用领域未充分发挥作用,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中子散射技术的发展。
孙振忠教授团队长期从事中子散射技术与机械工程应用研究,在材料成形技术及中子散射技术应用与装备方面取得丰富的成果。近日,《机电工程技术》编辑部对孙振忠教授进行了采访,现把孙振忠教授及其团队的研发成果整理见刊。
孙振忠教授团队研究集中在中子散射技术、材料研究、机械自动化等领域,目前团队共有科研人员30多人。近3年来团队完成SCI论文10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项目30余项,获得中国散裂中子源委托项目20余项,获得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重大贡献参建单位。
团队2015年起建设东莞理工学院中子散射技术工程研究中心;2017年起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建中国散裂中子源多物理谱仪;2019年获批了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建设单位。

● 东莞理工学院中子散射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东莞理工学院中子散射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以多物理谱仪为核心,建立国际化的中子散裂研究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研究方向聚集在非晶态材料研究;能源材料研究;辐照损伤材料研究;工程应力分析研究和工程材料研究等。
● 中国散裂中子源多物理谱仪
中国散裂中子源多物理谱仪是由东莞理工学院投入近8000万元建设的全散射谱仪,计划于2021年建成投入使用,主要应用于描述长程有序但局域无序复杂材料的真实结构,或者描述非晶合金或液体等长程无序的材料。它的设计通量是同功率英国散裂中子源ISIS全散射谱仪GEM的4~5倍,分辨率与兆瓦级美国散裂中子源SNS全散射谱仪NOMAD相当,建成后可用于材料科学、纳米科学、工程科学、凝聚态物理和化学等众多领域科学研究。
● 大科学装置的样品环境
样品环境设备是大科学装置测量仪器的重要设施之一,用于为实验中的样品提供特殊的恒定环境,以使样品处于特定的阶段或状态。样品环境可以提供低温、高温、高压、拉应力、特殊气体氛围等条件,有时是上述两种或多种条件的组合。多种多样的样品对实验环境提出了复杂的要求,特别是许多实验需要在极端条件下进行,以发现和研究新物态、新现象和新规律,复杂的实验环境依赖于先进的样品环境设备,因此对大科学装置样品环境设备的研究可以为综合大型科技平台提供更加强大的实验支撑条件,具有显著的科学与工程意义。
● 极端环境智能装备
极端环境智能装备研究领域,以辐射、易爆、易燃、有毒等极端环境下的智能装备的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高环境适应为目标,开展极端环境的高性能材料和器件开发技术、高可靠和高稳定性的智能装备结构设计理论与技术、智能装备零部件的精密加工技术、高可靠的控制技术和智能装备的遥操作技术研究;以热室、化工企业、粉尘车间等极端环境的智能装备为产业化方向,开展样机制造、工程应用和技术转化服务。


